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

ID:33931847

大小:2.1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3-01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_第1页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_第2页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_第3页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_第4页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及其省思一一以“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为例⑧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l:委员2:委员3:委员4:委员5:答辩日期: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羔~.

2、溉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澎鎏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

3、位论文作者签名:—二友砥签字日期:≥/垆年j、少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望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迸婆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f海土月/夕日签字日期:年月日万方数据致谢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两年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结束,刚入学的情景还仿佛就在昨天。回忆起这两年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非常幸运我

4、能来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完成我的硕士研究生学业。法理点的导师们颇高的学术造诣和亲切、友善的态度让人崇拜和折服,同学们相亲相爱,互相帮助,能够遇到这些良师益友我深感荣幸。他们给予我很多指引和帮助,才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在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将最深的谢意致以我的导师石毕凡老师。从刚入学时对我的耐心引导,整个研究生生活的细心教导,到此次论文的撰写给予我的帮助,我想言语已经无法表达我对石老师的感激。这次毕业论文从选题、文献资料的收集,到论文整体架构的修改,每个观点的探讨,都离不开石老师的精心指导。石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以待人的处世态度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将时刻

5、铭记于心,指引我步入社会后,谨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和秉持平时宽容的处事原则。感谢夏立安老.0币、方立新老师、陈林林老师、季涛老师、王凌嗥老师、王晖老师,在开题报告、预答辩中对我的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使我受益颇多,也让我对导师们渊博的知识与高超的写作水平深感佩服。感谢我的好友兼室友邓昕悦、鲁梅、刘潇在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提醒与帮助,感谢法理点的同学成晓鹏、向淼、邓亚军、赵圆在我的写作中给予的建议,谢谢你们!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感谢所有关心过和帮助过我的人,我将永远祝福你们!方晨曦2014年4月于之江图书馆万方数据摘要网络诽谤犯罪作为诽谤罪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影

6、响大且难以消除,亟需刑法规制。司法解释的出台正是为了弥补法律的滞后性。网络水军、网络公关公司是网络诽谤中出现的新型犯罪主体,是今后网络诽谤犯罪刑法规制的重点对象;篡改是一种新的网络诽谤行为方式;司法解释的数量标准是一种新的司法解释趋势,其效用有待考证;精神失常等附随后果建议作为量刑因素考虑,司法解释的主观恶性标准有重罪化倾向。从法益本质和被当成公器滥用的现象上看,”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都不应被纳入刑法第246条,但这并不意味诽谤罪不需要公诉制度。政府官员选择刑事自诉或民事侵权之诉时,应当引入”公众人物原则W!a当原告因为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取证时,可以请求公权力

7、机关介入。公众人物尤其是公职人员的名誉权要受到一定限制,在我国要慎用”实际恶意原则”。网络诽谤实质上是言论自由和名誉权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可以运用比例原则、个案利益衡量原则等来进行衡平。本文由引言、正文四个部分和结论构成。引言是司法解释颁布实施后第一个被审判的典型案例。文章由案例中存在的司法解释适用问题引出正文。正文第一部分是网络诽谤的概念分析和其与传统诽谤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是根据司法解释分析网络诽谤犯罪的构成要件,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网络诽谤中刑事自诉与公诉的区别与选择,第四部分是《刑法》第246条和《宪法》第35条言论自由和名誉权的权利冲突。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提升,

8、期待中国能够建立起价值统一的诽谤法律规制体系。关键词-网络诽谤司法解释刑法规制谦抑原则权利冲突II万方数据AbstractCrimeofdefamationontheInternetISanewformoftraditionalcrimeofdefamation.ThereisurgentneedforittoberegulatedbycriminallawbecauseithasafarreachinginfluenceontheInternetandtheinfluencecannotberemovedeasily.Judicialinterp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