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

ID:33936252

大小:188.42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02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_第1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_第2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_第3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_第4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57)月球探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月球探秘认识月球“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不知为多少代人所吟诵。它反映了诗人对皎洁月光的赞美,更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古往今来,以月亮为题抒情感怀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每当盛夏的夜晚,老奶奶总是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给小孙孙讲述着这个古老的故事:巍峨的广寒宫,寂寞无助的嫦娥,被吴刚砍了又长,长了又砍的桂花树,三条腿的哈蟆,会捣药的小白兔,⋯⋯。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特弥斯,她不但有花一样的容貌,而且武艺非凡,

2、常常背着弓箭在山林中追捕猎物,所以又是狩猎女神。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有?——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子老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姮娥、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

3、、嫦娥、玉羊等。月球起源的几种假说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令人生出无限的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赋予月亮许多的笔墨。北宋词人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和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都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平均距离只有38.4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或相当于9次多环球旅行的行程。月球的平均直径是347.8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

4、4。月球的面积是38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地球面积的1/14,比我们亚洲的面积略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公里,地球的体积几乎比它大49倍。月球的质量大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也就是7350亿亿吨。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及地球密度的60%,相比之下,月球不如地球瓷实。天文学家对月球的位置、运动规律和物理性质作了周密的研究,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又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无线电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月球作了进一步的测量和考察,取得了大量更新、更丰富的资料。尽管如此,对“月球起源”这个十分古老的问题,

5、今天的天文学家仍然是众说纷纭和语焉不详。这也难怪,对生我们养我们的地球,人们研究了几个世纪,到现在不也照样对它的起源知之甚少吗?月球是怎样形成的?撇开人类早期那些不着边际的神话,如果将18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源说、分裂说和俘获说。同源说同源说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月球起源假说,它主张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布丰是这类起源说的最早代表。布丰认为:太阳系的所有天体起源于一次彗星对太阳的猛烈碰撞所撞下来的太阳碎块。稍后,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拉普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认为

6、月球和地球都是同一团弥漫物质形成的。这团弥漫物质的大部分形成地球,小部分形成月球,或者地球形成后剩余的物质形成了月球。按照这种理论,地球的年龄和月球的年龄应该不相上下。近年来,科学家对“阿波罗”宇航员们从月面采集的月岩样品作了放射性年代测定。结果证明,月球形成的时间和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同,即都形成于46亿年前。在这一点上,同源说获得了实验的支持。但同源说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起源的地球和月球,在物质组成上显著的差异?它们的密度为什么不同?它也无法解释,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相比,月球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譬如,其他卫星与中心行

7、星的质量比都小于1/10000,而月球与地球的质量比却高达1/81,这在太阳系中没有第二例。同源说显然要对太阳星云中的地月形成区情况,做相当多的规定才行。分裂说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之子乔治·达尔文,是英国剑桥的一位天文学家。他在研究地——月间的潮汐影响时,注意到由于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速度在逐渐变慢,月球在逐渐远离地球。他由此推断月球在远古时一定离地球非常近。达尔文在1879年发表了题为“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的文章,提出月球在形成之前是地球的一部分。他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地

8、球的转速相当高,以致有一部分物质被从赤道区甩了出去。后来,这部分物质演化成为今天的月球,甚至还认为太平洋就是月球分出去后留下的疤痕。有不少人支持达尔文的观点。据计算,月球的物质刚好能填满太平洋。支持者们认为,分裂出去的是上地幔物质,因此月球没有地球那样的金属核,密度与地壳接近也就变得合情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