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

ID:33940839

大小:2.37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1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_第1页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_第2页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_第3页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_第4页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研究#X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吴滔提要:明初江南地区的市镇都要标明位于何/都0何/区0,目的是表明每个市镇像乡村一样都要履行纳粮当差的职责。自明中叶以降,以/市镇0为单位的区划观念逐渐流行,但更多的是借助巡检司等县级以下行政组织的管辖区界定其范围。清中叶以后,以市镇公共事业为中心的地方行政运作,相应取得与一向凌驾其上的赋役佥派机构同样的地位,但直至清末民初乡镇自治期间,才逐渐产生出今天所理解的/镇管村0的机制。20世纪初江南地区围绕/市镇0标准问题所产生出的诸多争端,其实是各种基

2、层区划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累积0的结果。关键词:明清江南区划市镇变迁施坚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晚期以来的农村市场体系进行长期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弃在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之间寻找某种平衡点。早在1960年代他就指出,以往学者受官方偏见的影响,更关注行政体系的重要性,忽视市场体系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当时并无意反驳行政区划的分析框架,只是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一种共识:/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中间地位的社会结构,既是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这两个各具特色的等级体系的派生物,又纠缠在这两个体系之中0。①1990年代末,施坚雅

3、转而更加自觉地强调行政区划对经济中心地及其从属地区构成的社会经济层级的阻碍作用:/就一般情况而言,在明清时期,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现象更主要的是受制于它在本地以及所属区域经济层级中的位置,而不是政府的安排0。②随着市场体系的区域分析方法日益为学者所熟悉,行政区划的分析框架面临逐渐被遗弃的危险。不可否认,以几何学和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施坚雅模式0,无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的运作与市场机制之间在/空间0上的分野:行政层级由一个个层层向上的/同心圆0构成,而市场系统除基层市场之外在所有级别上都是互不分离的,从而

4、构成连锁网络模式。空间结构上的巨大不同,使得将行政中心地和经济中心地进行完美结合的任何尝试X本研究承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桐山基金项目(2005年度)资助。①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55页。②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文版前言》,叶光庭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页。#51#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52#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53#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21里,长洲县19乡19里,昆山县9乡23保,常熟县9乡50都159里

5、,吴江县6乡140村,嘉定县5乡17都,崇明县/城内分为四隅,城外则四乡,别无名号,止称东西南北而已。其东沙、西沙、三沙各有乡团等名0。①昆山的/保0为都保之保,相当于嘉定的/都0,盖因后者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从昆山分出;②吴县、长洲、常熟的里为宋元时代旧/里0的遗存,明代在方志的编纂中常常对后来里甲制度中的里和旧/里0不加区分甚至混用,给后人的分辨识别带来不少麻烦。在常熟县,直至康熙《常熟县志》,/每都皆注里名,如第一都辖虞山里、武昌里、小山里、新兴里之类0,到了光绪间,/惟僧道疏文用之0。③洪武十四年(1381)

6、和二十四年两次编造黄册,里甲制度正式确立,并开始融入乡都制当中。④按照洪武二十四年颁行的《攒造黄册格式》规定:/凡编排里长,务不出本都,且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十户编为五里,剩下五十户,分派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将别都人口补辏。0⑤里甲编制的原则是/务不出本都0,也就是按都为单位编排里甲。正如南宋实施经界法时/产钱不出乡0造成了乡界的强化,/都0一级区划的意义亦由于里甲编排/不出本都0得以体现。例如,明初嘉定县全县共编制六百六十八里,分别隶属于宋制二十七都之下。⑥根据刘志伟的研究,明初推行黄册里甲制度的重点,

7、在于编排里甲,保证征税和差役的供应,而对其他层次的社会基层组织的设置,明王朝并无划一的规定;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作为户籍编制的里甲制度,是国家行政系统中最基层的一环,而宋元以来一直存在的乡都之类的地域性单位,似乎并不在这一行政系统之内,至少在制度上没有赋予其多少实际的行政职能。由此在州县以下,实际存在两种基层组织的层级系列,一种是/县)都)图0,另一种是/县)乡(都))村0。前者是在明代里甲体制基础上形成的户籍管理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的都图里甲属于户籍编制的单位,后者是基层社会既有的社区组织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的乡社村落是以自然聚

8、落为基础的地域单位。⑦故此,明代的方志多是模糊地记载某乡都有几图、几村,很少顾及图与村之间有无隶属关系,甚至于乡、都与村的关系也往往在记述中纠缠不清。以下抽举苏州府属县部分乡都(保)和村、图的对应情况:吴县:太平乡全吴里,在县西南,管都三,离城三十里第五都、第六都、第七都村:梅湾村、胥口香山⑧①洪武《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