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

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

ID:33950583

大小:58.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2

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_第1页
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_第2页
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_第3页
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渐进放权走向法治一一对高教简政放权的趋势解读秦惠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对高等学校的简政放权。《意见》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高校进人用人管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大学薪酬分配制度、高校经费使用等方面,使高校进一步有了“依法自主管理”的更大权限。相信这次简政放权,对高校的自主发展、提高活力和效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

2、次放权的特点我认为这次简政放权有三个亮点:一是“一竿子插到底”。这次五部门的意见明确要“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这次突破了现有中央和地方以及部门和行业管理的体制划分和统筹管理权限,“一竿子插到底”,改变了以往的放权只是针对部分高等学校的做法,直接而向全国所有的高等学校,打破高等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直接授权给高等学校。二是在一些事项上放权力度较大,使一部分权力一次性放到底。例如,对职业教育专业管制的

3、放权比较彻底。《意见》明确,高校“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传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不再有《专业目录》的约束。再如,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意见》明确: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o乂如,高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意见》明确:“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硏、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三是综合改革、整体推进。这次由五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涉及高等教育改革的8个方而20

4、项内容,有可能减少和避免单项改革而临的相互掣肘和扯皮,具有整体推进的联动效应。本次放权的性质和思路本次放权是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政府不断地放松对高等学校的管束、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自主性的继续。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有关释放和激发活力、提高效能和增强适应性的自主性改革发展趋势中,社会主体的自主性FI益增大,政府管制FI益缩小和减弱。继农村改革之后,城市中各种社会主体的自主性改革首先是从企业开始,然后是各种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企业的自主性改革是成功的,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的改革。这是一个社会主体与政府Z

5、间双向互动、多元参与的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大学始终在呼吁和争取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政府则逐步下放权力。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要“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根据这个改革思路,若干年来政府逐步放松对高等学校的管制、实施简政放权;高等学校则在不断地争取自主办学和自主管理的权利。今天高等学校和政府间的关系状态就是这个改革思路的实践结果和改革成效。这次五部门在放权的同时,强

6、调“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支持高校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耍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通过完善信用机制、'双随机'抽查、行政执法、督导、巡视、第三方评估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O已有放权的成效和局限一方面,中国的公立大学作为民事主体的自主性改革或去行政化成效显著:公立大学实现了法人化,区分了大学的责任和政府的责任。公立高等学校具有了参加民事行为的自主意识能力、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解决了诉讼的问题,大学可以成为独立的被告。今天的中国公立人学,确已成为独立的民事法人,享有充分的民事权利。上世纪八九十年

7、代,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校园里建个自行车棚、修个厕所也要报当时的国家教委审批。现在中国的公立大学拥有了民法意义上的对自己的人、财、物的支配和处置权利。尽管对于中国公立大学的法人性质仍存在学术上的争议,例如大学是公法人还是私法人?大学是行政法人吗?由于实践中存在大学法人性质的模糊现象,有人提出大学是一种公私融合的法人,等等。但中国公立大学作为一个民事法人或民事主体,已有的权利已经不小,可以自主地向银行借贷甚至置换校园;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营利性活动。这在其他国家的公立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我国台湾地区和很多外国大学的校长,听到我们的公立大

8、学可以大笔地向银行贷款甚至置换校园,都对中国公立大学所具有的自主权利感到十分惊讶!世界其他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