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规范》doc版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

ID:33967877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2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_第1页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_第2页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_第3页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_第4页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件测试规范》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软件测试方法1编写目的本文档是测试组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包括测试中提交问题、问题处理的规范,以指导测试人员按照正确的Bug提交流程、Bug书写格式、Bug问题处理来保证测试工作的有效进行。2测试原则2.1判断bug的原则1.软件未达到产品规格说明书(需求)标明的功能。2.软件功能超出规格说明书指明的范围。3.软件未达到规格说明书虽未指出但应达到的目标(隐含需求)。4.软件测试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运行速度缓慢,或者最终用户认为不好。需要注意的是,测试人员报告Bug时,应当保证Bug是可以重现的。对于有时不可重现的Bu

2、g,应当反复测试,直到最终确定Bug的发生场景为止。2.2描述bug的原则1.简洁:只解释事实和演示、描述Bug必需的细节;2.单一:每一个记录中针对一个Bug;3.清晰:要清楚地描述出Bug的发生场景,包括前置条件和操作的详细步骤;4.再现:按照预定步骤可以重现相同状况;5.在报告Bug时只描述事实,不做评价;1.必要的时候可以添加注释(remarks);2.可以上传屏幕抓图和其他附件。1.1测试流程1.2测试bug的方法1.2.1单元测试Ø阶段目标:检查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缺陷,验证设计的模块的功能是否基本实现。Ø测

3、试环境:开发环境Ø输入配置:《单元测试计划》、源代码、《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测试用例》。Ø输出配置:《BUG一览表》。Ø准备就绪准则:1)编码完成、经过静态审查、评审;2)输入配置均经过评审;3)测试环境、测试程序、测试数据、测试工具等经过确认。Ø对于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准备使用前通过同行评审。Ø当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或代码更改时,适当更改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在各有关测试类型中适当进行回归测试。Ø主要任务:1)进行白盒测试、可辅以黑盒测试,语句覆盖应达到100%;2)局部数据结构测试(对数据类型、长度、变

4、量初始化测试;检查相关全局变量);3)重要路径测试(对重要分支/条件、控制流程进行测试、检查分支的判断条件、计算方法等);4)边界测试(输入、输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数据流判断条件的比较值、循环的最大次数、列表的最大长度等都属于边界值,对等于、大于、小于边界值的情况都要进行测试);1)错误处理测试(要求能预见各种可能的出错情况,并设置适当的出错处理,提示的错误应与实际相符,出错处理应在系统干预之前);2)运行时间测试(如果对模块运行时间有要求,应进行关键路径测试,以确定最坏情况下和平均意义下影响模块运行时间的因素,提高软件

5、性能)。Ø测试通过准则:1)完成了上述主要任务;2)程序中所有的逻辑路径至少进行过一次测试;3)对于各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可以进行,程序的主干路径畅通;4)模块中设置了错误出口,运行中不至于崩溃或死循环;5)用户界面不完美但能够工作;6)各模块的测试用例至少执行了一遍;7)修正了80%以上的缺陷,且未遗留1、2级缺陷。1.1.1集成测试Ø阶段目标:发现并排除各模块连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验证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否基本实现。Ø测试环境:开发环境Ø输入配置:被测软件、《集成测试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测试用例》及其

6、它相关文档。Ø输出配置:《BUG一览表》Ø准备就绪准则:1)单元测试通过评审,软件组装完毕;2)输入配置均经过评审;3)测试环境、测试程序、测试数据、测试工具等经过确认Ø对于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准备使用前通过同行评审Ø当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或代码更改时,适当更改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在各有关测试类型中适当进行回归测试Ø主要任务:1)连接各个模块时,验证穿越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丢失;2)一个模块的功能是否会对另一模块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3)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能否达到预期要求的父功能;4)全局数据结构是否合理;5)单个模块的误差

7、是否会累积放大到不可接受的程度Ø测试通过准则:1)完成了上述主要任务;2)模块组装的顺序符合设计要求;3)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进行;4)组装后软件的主要功能可以正常启动和退出;5)用户界面不完美但能够工作;6)有关模块接口的测试用例至少执行了一遍;7)修正了3级缺陷80%以上、4级缺陷60%以上,且未遗留1、2级缺陷。1.1.1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采用黑盒测试的策略对整合版本进行系统测试。对系统的功能性(功能实现是否正确;是否满足需求、设计)、安全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日志管理、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可靠性(容错性、

8、数据保护、系统运行稳定性)、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效率(查询效率、统计效率)等方面进行测试。Ø安全性:1)身份标识和鉴别功能;2)登录失败处理功能,系统对登录失败用户提供错误提示信息;3)正常访问控制和处理能力,系统可以对不同的用户配置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1)日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