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

ID:33970648

大小:225.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02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_第1页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_第2页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_第3页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_第4页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教育学详细整理打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纲第一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A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C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朱熹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

2、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D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PS: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决定性的矛盾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

3、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标志:教育的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联系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封建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2、封建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综:1教育与生

4、产劳动脱节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具有等级性4教育内容是古典人文科学和寓统治术和治人之术于其中的圣人之言和祖宗遗训5个别教育形式6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古代中国】:1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校;商代已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划分不同教育阶段——大学、小学、痒2西周教育:显著特征——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建立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稷下学官、学术自由4两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地方官学:郡国学、郡县学(”太学”是当时最高

5、教育机构)5魏晋南北:新设国子学6隋唐时期: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选士制度——科举制7宋元明清: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后,八股文成为科举的固定格式【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骑士教育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4教育的法制化四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郎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最后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现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

7、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研究价值宏观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微观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

8、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重视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