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ID:33973238

大小:9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_第1页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_第2页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_第3页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_第4页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竹林隧道(出口)工程施工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大竹林隧道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境内:处于株州至六盘水增建第二线马场至滥坝段,全长6074M。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道隧道。基本地质为灰岩,穿越骂支——龙潭地下暗河,以及多条断层破碎带,局部为劣质煤层段,含少量瓦斯。隧道属喀斯特地貌区域,岩溶发育,地下水极丰富,全隧Ⅱ类围岩485M,Ⅲ类围岩537M,Ⅳ类围岩3138M,Ⅴ类围岩1907M,明洞7M。除出口523.56M位于R=5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为直线。隧道纵向坡度自进口到出口11‰~9.5‰的上坡。进口端线右设334

2、9M平行导坑,与隧道中心距离20M;距出口389M处设120M横洞,出口端DⅡK173+801.76处线左设汇水洞,长1273.85M,距隧道中线25M。出口端为隧二处九公司承担修建任务,长2752M。施工场地狭窄,软弱地质分布较多,隧道主要涌水分布在此段。进口由一处三公司承建。二、工程特点和难点隧道穿越干构造低中山区,沿线山体大致呈北西向展布,与线路大角度斜交。海拔1450~1832M,相对高差在200M左右。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变质页岩、断层角砾、砂粘土及劣质煤线层等。地质构造发育,主要有褶皱、断层两种构造。褶曲

3、和挠曲现象非常明显,核部出现为C3mp的下部地层,隧道内呈单斜构造,受断层影响大,有的岩层产生陡倾,甚至倒转,主要在DⅡK172+400~+650段,倒转岩层分布于堕却——郎岱背斜核部。我公司施工段内断层分布就有6条,施工时受F18、F19断层影响较大。本隧裂隙极为发育、地下水丰富,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经地表落水洞直接下渗。隧道出口段大量涌水,突水点有7处之多,分别为:DⅡK172+606(线左墙趾)、DⅡK172+460(线右起拱线)、DⅡK172+412(线右轨面上50cm)、DⅡK172+410(左、右侧水沟底

4、);另外DⅡK172+423线左沟底也出现涌水。全隧涌水设计量为70000T/D,实际最大时可达T/D以上。出口段为反陡坡施工,在99年6月22日~11月3日,受大气降雨影响,隧道曾多次被淹,被迫停工。DⅡK173+319处二次衬砌被水冲垮,造成经济损失约344万元。2000年6月6日雨季开始来临,隧道又多次突水、涌沙,使沟槽施作及泄水洞开挖多次受阻、停工。三、施工准备与施工过程隧道出口位于堕却乡东南方向约5公里,有山区Ⅳ7级公路相通,距六枝特区32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但场地狭窄。我公司接到工程任务后,于98年5月2

5、3日首批人员(共9人)到达施工现场,在处领导的亲临指导下,使职工意识到快速建好大竹林隧道工程的重要性。5月23日就开展了地亩征量工作,紧接着对大小临工程进行布置、筹建。同时,进行了首批工具、材料的购置及调转。在房屋布置面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部分临房在当地居民房屋上加高或利用当地居民的地基修建,这样可节约小临用地费用也对地方扶贫工作做了贡献(工程完工职工队伍调转后,临房归地方所有)。由于前期电力未开通,采用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6月22日正式确定横洞施工方案(见附图一),并开始进行横洞施工。120米横洞穿越了人工填筑土

6、及公路高挡墙,于7月29日完工正式进入正洞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迅速掀起生产高潮,确保年度生产计划420米成洞的完成,8月5日在出口狭小的工作场地及距既有线20M的条件下又增加了一个工作面。为了确保既有行车安全,采用了加长明洞进洞。于98年9月份我公司完成了第一个百米成洞,之后,公司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精心组织劳动力,逐步完善机械配套设施,认真进行施工方案比选和技术交底,生产势头一直良好,连续实现每月超百米成洞。98年9月30日出口至横洞394M上半断面贯通,11月5日下半断面贯通,中线与高程均符合设计要求。10月1

7、8日网电开通,98年11月14日有轨运输系统换装成功,因公司职工以前未使用过立爪扒碴机出碴,虽经过培训操作仍不很熟练,造成出碴时间长,经领导研究决定采用ZLC50装载机配合14M3梭式矿车,由12吨电瓶车牵引形成装碴运输系统。出碴运输由原来的每槽炮7小时左右缩短为3~4小时左右,从而大大提高了出碴速度。Ⅱ、Ⅲ类围岩采用微台阶法开挖,拱墙或全环格栅、锚、网、喷联合支护;Ⅳ、Ⅴ类围岩使用多功作业台架进行全断面开挖,锚喷或局部网喷支护;为控制好超欠挖,全隧周边眼距控制在60CM以内,采用间隔装药。单循环进尺一般为2.8~3

8、M7,最高开挖记录为:单口10.2米/天。为加快生产进度确保安全生产,公司于98年11月26日开展了二次衬砌,采用12米衬砌模板台车、有轨式砼运输车、HBT50混凝土高压输送泵形成衬砌系统。工艺流程为:清检底检查合格后铺底、边墙基础养护强度合格后拱墙衬砌养护强度合格后进入下一循环。一般情况下,铺底落后开挖面250-400M,衬砌落后铺底5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