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

ID:33981947

大小:7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3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费北京通州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州区201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2014年5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小题。有些人成府深,门禁严,大门之内还有二门,二门之内还有三门。金岳霖特别单纯,他不功利,也不①,是著名的老顽童。金岳霖有个规矩和习惯:上午不见客,不干其他事务,集中精力读书写字。构思时,他静坐冥想,仿佛老僧入定,红尘俗务不复萦怀。有一次,那群“惊弓之鸟”因空袭警报都跑出去了,他却②在宿舍里,浑然未觉,岿然不动。待警报解除,大家奔回费墟寻人,竟

2、发现他提笔而立,呆若木鸡,浑身都是尘土。钱端升教授的夫人陈公蕙有一句趣谈:“那个老金呀,早年的事情是近代史,现在的事情是古代史。”金岳霖能够将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对答如流,却经常忘记自己的姓名。有一回,他给老友陶孟和打电话,接通后,陶家佣人问道:“?”金岳霖答不上来,就回答:“你别管我是谁,找陶先生说话就行。”不料陶家佣人跟他较真,不报姓名不通融。金岳霖无奈,只好回头问自己的车夫王喜,王喜摸了摸后脑勺,替他理出③来:“只听见人家叫金博士。”一个“金”字点醒梦中人,他又恍然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多年后,冯友兰在《怀念金岳霖先生》一文中写道:“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3、’,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金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继续研究,难道我们不能再见金先生的风度了吗?”【甲】和【乙】,在金岳霖身上实现了无缝结合,他的可爱是公认的。(取材于王开林《金岳霖的魏晋风流》,有删节。)1.文中加点字和划横线的词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门禁(jìn)成府B.岿(ɡuī)然不动浑然未觉C.奔(bèn)回费墟D.较(jiào)真通融15/15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势力窝眉目B.势利窝头绪C.势利蜷头绪D.势力蜷眉目3.文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呆若木鸡C.对答如流D.天真烂漫4.

4、对文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难道我们还能再见金先生的风度吗B.不能再见金先生的风度了C.金先生的风度是不能再见了D.金先生的风度难道我们不能再见吗5.下面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中上下联的首句,根据对联特点,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注到心头②披襟岸帻③喜茫茫空阔无边④五百里滇池⑤把酒凌虚⑥数千年往事⑦叹滚滚英雄谁在⑧奔来眼底A.上联:③④②⑧下联:⑦⑥⑤①B.上联:④⑧②③下联:⑥①⑤⑦C.上联:④①②⑦下联:⑥⑧⑤③D.上联:⑧④⑤⑦下联:①⑥②③6.文中横线处是陶家佣人接电话时的语言,结合上下文语境,最符合的一项是A.谁啊你?B.喂,您好。请问您尊姓大名?C.兄台何人?D.您哪儿?7.文中【

5、甲】【乙】两处是作者对金岳霖先生形象的高度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赤子名士B.雅士绅士C.赤子猛士D.隐士义士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

6、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①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②,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15/15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③闻西伯④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⑤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

7、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取材于《王安石文集卷六十三伯夷》)注:①韩子:指韩愈。作《伯夷颂》。②二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