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

ID:33983443

大小:38.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_第1页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_第2页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_第3页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_第4页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周金文与(纪)史新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周金文与史新征作者:孙敬明作者简介:孙敬明: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山东潍坊市261000原发信息:《齐鲁学刊》(曲阜)1999年第03期第86-90页内容提要:由于文献缺载,人们对国史知之甚少。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通过金石、考古和历史文献学的相互结合,互为佐证,国史已逐渐呈现出清晰的眉目。依据考古发现的大量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金文材料,可以澄清国史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关键词:两周金文/国史/新征期刊名称:《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1999年05期  为一年代久远、文化颇为发达的古国,但传统文献对它的记载却少得可怜。国史的研究,应由金石、考古与历史文献携手合证才能

2、成功。本文即运用这一方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史的有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补苴。这里须提到1997年7月香港新获见的侯簋,这种形制似豆而自铭称簋的吉金,对国史相关问题之认识实在是大有裨益(注:张光裕:《新见侯器简释》,载《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学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10月。),这也是我撰写这篇小文的直接动因。  一、与山东姜姓诸国  对于国之名称与历史的认识,是由早期出现的国有铭青铜器开始的。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相关资料时有发现,遂使有关国的历史渐见眉目。自清季以来,对国铜器或甲骨文资料进行收藏或研究的主要有陈介祺、郭沫若、陈梦家、唐兰、

3、王献唐以及李学勤、曹定云等先生。其中王献唐先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1951年山东黄县归城出土的8件(其中6件带有铭文)国青铜器,对国的历史作了最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其后,新在河南、河北、陕西、山东、辽宁、北京等地出土或与之相关的青铜器,有关专家学者亦发表研究成果,并且论多精当,令人信服。我在《考古发现与史寻踪》一文中,曾论及两周时期国在山东地区活动的情况,当时囿于见闻仅条列而已(注:见《东夷古国史研究(一)》,三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今依据新发现的两周时期的考古资料,证知与当地姜姓的逢、纪、齐、向等国,多有交往。  逢国历史很古老,并且主要在山东

4、地区活动,是姜姓诸国在殷商时期较为强盛者,据文献记载,晏婴对景公所讲的齐地沿革史,谓太公是直接承继逢伯陵之后而居于齐地的。现在由山东济阳等地发现的西周早期的逢国有铭青铜器,可知当时逢的历史地位还是较为稳固的。并且由山东所见的春秋逢国青铜器以及文献的记载,可知逢国的绵绵余韵,一直延续到春秋,甚至更晚的时代。由济阳刘台子西周墓群可以推证,西周时期逢国的都邑,即应在其附近(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六号墓清理报告》,《文物》1996年12期。孙敬明:《逢史献苴》,国际桓台殷商文明研讨会论文,1997年8月。)。  纪国的历史主要见于西周,及至春秋

5、而渐为齐所兼并。近年在寿光古城出土大批青铜器,其中已经除锈而发现带铭文的近20件,除一件铭为“妻”(或“齐”)外,其余均作“己”或“己并”。这些铜器的时代应属殷商晚期,由一同出土的两片已经钻灼过的大卜骨等,可推断这批铜器的出土之处,当为一祭祀遗址(注:寿光县博物馆:《山东寿光新发现一批纪国铜器》,《文物》1985年第3期。)。山东考古所在这批铜器出土后,又在此地及周近进行考古调查钻探,终因地处河古道,深处尽是流沙,钻探难以发现旧迹而作罢。依据文献所载纪国的城邑及其西周时期与齐国的关系推断,纪国的主要活动区域,应离纪台古城未远,即在今河的中下游流域。  春秋时期

6、位于今莒南县境的姜姓向国,与泰沂山脉北侧的、纪、逢、齐同姓,它们之间应有诸种关系。姜姓大国主要在泰沂山脉以北,以南则主要为莒、郯、曾、滕、薛、鲁、邳等嬴、姒、妊、姬姓诸国。莒县北有箕山,据此王献唐先生曾考证,国即在今莒县北境。律之箕山得名或与有关,因此向可能是山东境内位于最南边的姜姓古国。  齐国为西周封建,而甲骨文中有大家熟知的征夷方卜辞,其中有在齐地驻次的记载。有不少的研究者认为,此条卜辞中的“齐”即为商代的齐国,且地点与今临淄相当或相近。如此推断不误,则知姜姓的齐国在商代即已存在于潍水与淄水流域之间。但从甲骨、金文以及考古所见的诸种资料似可看出,商代的姜

7、姓齐国当时之地位及其与商王朝的关系等,均还不及逢、纪等同姓国。  据旧所著录和新近出土的国及与之相关的青铜器铭文资料近百篇,再从卜辞中习见的“老侯”的称谓和其它有关“之资料,可知国在商代,较之逢、纪、齐之地位仍属为高。商晚周初国沿河南、河北一线逐渐迁徙到今辽西地区的大凌河流域,与当地的孤竹等杂厕居处。至西周中期有国一支,穿越老铁山海峡,分迁到今山东的即墨一带。因都邑的播迁,遂使其地位较之商代极有差距。  根据清代在齐东出土的师袁簋,可知与齐、纪姜姓国,以及莱、棘尼等国族,似是结成了军事联盟,共同参与过周王征伐淮夷的战争。商周之际,逢、纪、齐等国,尚不及国的对外

8、关系广泛。另据河南、陕西、河北、辽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