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

ID:33993011

大小:148.3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3-03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_第1页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_第2页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_第3页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_第4页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背诵提纲全(除教育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学原理:1、赫尔巴特:德国、思辨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育性教学是其教育学的核心A.《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B.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C.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中心论;D.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E.伦理学包括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F.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G.教育管理论:训育和儿童管理。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要防止恶行;训育可分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

2、和道德自制四阶段;训育方法有限制、赞许(奖励)、责备、惩罚、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等;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H.教学论: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未意识到德育和智育的相对独立性;教学四阶段:明了或清晰、联想或联合、系统、方法;德育论: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I.课程理论:兴趣与课程:兴趣分为经验和同情两类,经验课程有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课程,同情课程有社会的、同情的、宗教的课程;统觉与课程: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相关就是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就是在学校的

3、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历史和数学);儿童发展与课程: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故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要按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相应阶段取得的文化成果来安排课程(婴儿期要加强身体养护,幼儿期要学习《荷马史诗》以发展想象力,童年期和青年期要学习历史和数学发展理性);2、夸美纽斯:捷克、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A.《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B.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了下来(16世纪,首先在东欧的一些学校教学中实践);C.教育目的:教育要使人认

4、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D.教育作用: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E.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F.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全国统一学制,将教育分为四阶段:母育学校(1-6);国语学校(6-12);拉丁文学校(12-18);大学(18-24);G.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学年制就是一年只招一次学生,同时开心同时放假,一年分四个学季,学校工作按年月日安排妥切,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班级授课制:把不同年龄

5、、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H.论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主动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I.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纳入一个新概念即劳动教育;德育方法: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J.教育管理思想: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诲,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K.评价: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

6、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但其思想仍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3、梅伊曼、拉伊:德国、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A.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体系;32A.提倡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用于教育研究;B.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将结论应用于实践以检验实验结果;C.教育实验不同于心理实验,是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进行的;D.主张用实验、统计等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方法的依据。E.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

7、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4、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德国、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A.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B.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C.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D.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人格;E.教育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