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著作心得

读叶圣陶著作心得

ID:33993099

大小:62.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读叶圣陶著作心得_第1页
读叶圣陶著作心得_第2页
读叶圣陶著作心得_第3页
读叶圣陶著作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叶圣陶著作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依稀犹记爬山虎,片片绿意庇后荫——读叶圣陶先生著作有感苏州旅游财经高职校江文提到叶圣陶先生,我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关键词便是“爬山虎”。不光是我,也许所有上过人教版语文教材的80后都会对这篇小学课本的文章记忆犹新。学童时期的我,在学到叶圣陶先生的这篇《爬山虎的脚》时,曾经充满着对自然和对生活的美妙憧憬。在兴致勃勃的去找寻家乡老屋人家墙上爬山虎的踪迹的同时,也懵懂得能感受到先生朴素淡然的文笔下那份对爬山虎的深情厚谊和寓意悠远。而今光阴荏苒,一晃眼已是十几年过去了,我离开家乡的满墙爬山虎已经很久了。现如今的我已经成长为了先生家乡苏州的一名人民教师,

2、今日重读圣陶先生的文集,重观先生的生平,感慨良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多么朴素而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而叶圣陶先生一生默默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正像这片片爬山虎一样,一点一点积累,从而给后人们带来满墙和满夏的绿荫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的回答是: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在先生的一生中,无论是做编辑还是做教员,都与青少年的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他把教育人才作为自己一生中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先生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期间,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着编辑出版和文化教育的工作,他参加了《新学

3、制国文课程标准》编制,还和顾颉刚先生一同编制了当时的初级中学教科书《国语》。又比如先生殚精竭虑倾力支持的“立达事业”,开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而纵观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系,德育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叶圣陶先生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他的著名论断——“一切的知识的根源就是道德”,教育是学习科学的“必要的和正当的动力”,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作一个合格人”,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一、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那就是“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为了不教而教,这表面上似乎看来相互背

4、离,但仔细研究就会觉得并不矛盾。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必须,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二、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正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

5、学生呢?通过读先生的教育著作,我发现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教师心中有学生,要想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到学生今后的不需要教也能终身学习这个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就可能时时处处考虑到,现在的每一堂课,都将使学生获得一辈子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而言,这一点更加重要。我们的学生日后都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只有用心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才能让他们以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另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该肯定学生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强求整齐划一;应该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关注每

6、个学生的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生,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丰富多样。最后,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非常富有爱心的大教育家。作为后辈的我们也要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程教学中。积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活跃好动,适时地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和神态,来激发学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天地。我们要具有一颗“童心”,愿意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我们要有同理心,时刻想着如果我处在学生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反

7、应,不然就可能以教育的名义伤害了学生而不自知,在动机和结果之间出现巨大反差。三、叶圣陶教育思想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所谓教学相长,教与学互为前提而存在,一个理想的课堂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叶圣陶先生提出,实现不教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引导学生从需要老师到逐步不需要老师的过程中,老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师的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学生最终走上不需要教的道路是不可通达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个论断,闪现出人性的光芒,人类的睿智,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努力的方向。十几年过去,我已从孩童变成大人,角色也从接受学堂教

8、育的学生娃转换成了教书育人的老师。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和教育理念则一直相伴着我的成长。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坛的新教师,我希望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那抹翠绿能够一直映照在心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