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

ID:33994219

大小:7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_第1页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_第2页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_第3页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_第4页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征稿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征稿要求论文规范1.来稿字数一般以4000~4500字左右为宜。2.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撰写: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正文、注释、参考文献。3.论文题目:字数20字左右,一般不用副标题,作者署名不超过2人。4.摘要:字数以200字左右为宜。5.关键词:每篇论文可选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6.作者简介只介绍第一和第二作者,依次写出真实姓名、出生年份、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学士学位可省略,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要注明专业学位名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单位所在省、市

2、及邮编。举例如下:×××(1973-),女,满族,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河北保定071003);在读研究生或博士生举例如下:×××(1973-),女,满族,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保定071003)7.基金项目:若有基金资助或课题经费资助的论文,请在[作者简介]后用[基金项目]注明基金项目名称或课题项目名称及编号。基金项目或课题项目的名称上要加双引号。举例如下: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KXJ06063)的研究成果。8.论文内容要层次清晰,按四级小标题的格式写:“一、”“1.”“(1)”“1﹞”;一级、二

3、级标题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级、四级小标题不另起段,与正文接排。9.论文文字间距:单倍行距。10.图表:论文中若有图表,不宜过大,不宜超过3个,表上或图下都要加上文字说明,并且内文要有(见图1)或如表1所示与文字说明相符合。11.内文注释或参考文献:内文中若有注释和参考文献,按注释用①、②、③…..,参考文献用[1]、[2]、[3]…..形式标注,都要上标,并且都要标在标点符号的外面。12.文后注释: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外文

4、注释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圆圈)、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13.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只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公开出版的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内部刊物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均不列入。参考文献置于注释之后,标注文献类型。中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参考文献须依次标明序号(外加方括号)、作者姓、作者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的,请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顺序分别排列。若引用文章为电子文献,请注明网络地址及时间。14.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外加方括号),

5、如专著(普通图书)为[M],论文集(会议录)为[C],汇编为[G],报纸文章为[N],期刊文章为[J],学位论文为[D],研究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参考工具为[K],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为[A],未说明的文献为[Z],数据库为[DB],电子公告为[EB],联机网络为[OL],联机网上数据为[DB/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1.常用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举例: 注释举例: ①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0. ②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04,(1):46. ③Harris,

6、Peter.FoundationsofPublicAdministration:AComparativeApproach[M].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90:43-46. 参考文献举例: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志仁.我国应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探索,2001,(2).[3]狄长安.检测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22(12):107-108.[4][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10. [5]潘懋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N].光明日报,1978-12-07. [6]Barber,M.TheMakingofthe1944EducationAct[M].GuildfordandKing’sLynn:BiddlesLtd.1994.2.来稿文责自负,编辑部在编辑加工稿件时可作适当的修改或删节,作者若对此有异议,请在来稿时说明。18.关于增刊作者简介格式第一作者简介要求:姓名、性别、单位、职称或职务;若是研究生,请将单位、职务或职称换为学校、学院或系别、硕士还是博士;若还有其他作者,不是同一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