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ID:33999517

大小:5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3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博煤矿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桐梓县强博煤矿2010年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依照黔煤办字〔2007〕37号文件,“关于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为提高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切实抓好矿井水害防治的各项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矿井水害的防治,突出小煤矿矿井水害的管理、监管和监察重点,尤其是对雨季”三防”工作应放在重中之重,为此,根据矿井水文地质、地形、开采技术条件、矿井防排水设施、设备状况等方面,制定雨季”三防”安全措施。桐梓县强博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为綦江水系,羊磴河上游支流,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

2、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时干涸,矿区内东部有由北向南东流的黄坪河流,位于煤层出露带底部的茅口灰岩分布区,枯水季节流量小,甚至干枯,丰水季节流量增大。由于水利水电的开发,在黄坪河上游建设堤坝,切断了河流的流量,调查时矿区范围内的河流干枯。矿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海拔标高一般500m~1294.4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的一山顶,海拔1294.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的河流,海拔500m,相对高差794.4m。12上覆岩层较薄,开采活动对地面有较大的影响,我矿在雨季来临前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防雷、防汛、防地质灾害方面的摸底排

3、查,对摸底排查的情况认真作好记录,积极预防地表水浸入井下,特别是雨季更应注意地表水的入浸。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全体职工对雨季”三防”的认识,做好雨季”三防”的准备工作,确保矿井安全渡过汛期安全。一、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组长:张鈺维—负责雨季“三防”工作的全面领导工作副组长:谢尚进—负责井下雨季”三防”工作的领导工作,贯彻执行雨季”三防”的安全技术措施。成员:魏庆平、梁大贵、赵华禄、向宗禄、钟有声、安全员(梁龙发、娄凯、田忠、梁龙章、梁正明)、瓦斯检查员(贺小华、梁大坤、李志中、黄忠辉、梁正军、梁正宽、梁大文

4、)、李金泉、赵中正、魏家鱼二、汛期”三防”情况调查由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雨季”三防”工作进行调查摸底,我矿井井田区域内属于山区,矿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海拔标高一般500m~1294.4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的一山顶,海拔1294.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的河流,海拔500m,相对高差794.4m。在雨季重点是防治风井口地表水倒流入井下。12针对以上情况,调查结果表明:1、初步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2、初步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空

5、间分布。确定了1号、5号煤层为较稳定煤层。3、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煤类,初步确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4、初步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基本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矿床充水因素,初步确定了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了解了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矿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5、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菱铁质细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

6、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123)断层破碎带矿区断层特别是F1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和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

7、断裂带进入矿井。4)老窑采空区矿区内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5)岩溶管道矿区内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断层沟通与下伏煤层联系时,也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6、充水方式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强,为强~中等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岩溶管道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老窑巷道、岩溶管道导水,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三、造成矿井透水事故的原因121、矿井浅部有老窑采空

8、区,如果矿井之间保护煤柱设计不符合要求或煤柱被被破坏。2、井田范围内的老窑没有调查清楚,或对积水情况不明,在开采过程中误穿老窑。3、与井田范围内的老窑之间的保护煤柱留设不符合规程要求。4、与井田范围的老窑之间的保护煤柱被在开采过程中破坏。5、开采水平之间、开采采区之间的保护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