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肠道疾病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

ID:3400542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_第1页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_第2页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_第3页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_第4页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益生菌与肠道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益生菌与肠道疾病周雨霞,侯先志(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 010018)【关键词】 益生菌;肠道疾病【中图分类号】R378·992    【文献标识码】A  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他们由酵母菌和细菌,特别是乳酸菌组成,其在肠道中的命运及作用因菌株而异。益生菌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调节内源性菌群或免疫系统来实现。虽然益生菌的使用对其他疾病也有减轻作用,但通常被用来治疗与胃肠道相关的疾病。尽管如此,只有少数益生菌菌株在随机取样、安慰剂作对照的临床

2、试验中被认为是有益生作用的。本文就目前益生菌在治疗人类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1 乳糖不耐症(Lactoseintolerance)乳糖不耐症,或更准确地称之为乳糖消化不良,是由α-半乳糖苷酶产生减少引起的。主要发生于成人(原发性乳糖消化不良)及肠切除者或患肠炎的患者(继发性乳糖消化不良)。原发性乳糖消化不良除西北欧后裔外,在所有成年哺乳动物中是正常的,不应视为一种疾病。在这些研究对象中,乳糖的摄入导致小肠渗透性增加,继而由于液体分泌增加而导致稀便。乳糖消化不良人群摄入乳糖时引起腹痛的原因还不很清楚,它似乎与肠道菌群发酵乳糖产气无关

3、。1984年,KO-LARS利用呼吸氢试验(测定乳糖消化和吸收的常用方法)证明,与原乳相比,乳糖消化不良者对酸奶中的乳糖具有更大的耐受性和可消化性[2]。1987年,这一结果被DEWIT等证实,另外他还发现酸奶或加热酸奶的摄入可使乳糖消化不良者的胰岛素分泌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同时,新鲜的未加热酸奶的摄入增加了游离脂肪酸的吸收[3]。对其机制的广泛探讨发现,乳酸菌的存活很重要,因为巴氏消毒降低了发酵乳的可消化性。现在至少存在两个互不排除的机制:(1)参与乳发酵的细菌中存在α-半乳糖苷酶,消化时细菌在小肠被胆汁溶解,酶被释放出来以降解乳糖。与原乳相

4、比,酸奶中乳糖的浓度下降了30%[4]。巴氏消毒产品的效果差可能是由于活菌和(或)乳糖酶浓度下降所致。(2)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者认为,因为细菌乳糖酶的存在可能并非乳糖吸收改善的唯一解释。由于酸奶的缓冲作用,十二指肠内观察到的pH为5.0,此时,α-半乳糖苷酶活性会降低80%。最近一临床研究认为,细菌乳糖酶可能并非以前提到的那么重要[5]。另一解释是,发酵乳的粘性高,使其通过胃肠道的时间长,有利于肠细胞上残余乳糖酶与肠腔中乳糖的接触,进一步帮助了乳糖的消化[5]。其他学者在对患乳糖消化不良的儿童及成人进行研究时,也证实了这种可能性[4]。这种有

5、益作用通常与L.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和S.thermophilus的发酵产品有更大的关系。益生菌在减轻乳糖不耐症症状上究竟有多大作用还不清楚,甚至有一些益生菌,如L.rhamnosusGG不能发酵乳糖。2 急性胃肠炎(Acutegastro-enteritis)急性胃肠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在工业国家,轮状病【收稿日期】2005-10-24【作者简介】周雨霞(1966-),女,副教授,硕士导师,现为动物营养学专业在读博士,从事乳酸菌的开发及应用研究,E-mai:lzyx660829@163.com毒是引起急性

6、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轮状病毒侵入小肠上皮柱状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使微绒毛损失,绒毛/滤泡比例下降,肠渗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肠黏膜损伤[6]。一些研究表明,筛选的益生菌,如L.rhamnosusGG、L.reuteri、L.caseiShiro-ta和B.lacticBb12可缩短轮状病毒腹泻期约1d[7],L.caseiGG活菌的摄入在促进血清中抗轮状病毒特异性IgA产生上比死菌更有效[4]。某些机制可能存在于这一结果背后。用一定的益生菌治疗时,会使轮状病毒特异性IgA抗体产生(量)增加,肠粘膜渗透减少,肠道菌群的组成恢复正常[9]。益生菌

7、在人类细菌性腹泻中的保护作用如何,资料还不充足,自相矛盾的结论在动物身上时有报道[10]。在家兔模型中,用E.coli肠毒素诱导腹泻,之后在感染的回肠绊处接种含乳杆菌的制品,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抗毒素应答。手术后患急性腹痛的马给与益生菌以预防沙门菌的扩散及腹泻,但未成功。常规或无菌动物口服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L.acidophilusLA1人分离株对其表现出了抗菌活性。在体外,用经沙门菌感染的Caco-2细胞也复制出了抗菌活性。在成年志愿者中,口服产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的E.coli后,摄入含有干燥L.ac-idophilus和L.bulgaric

8、us的商业化产品,但腹泻过程未能得到改善。总之,虽然细菌疗法的效果在不同动物和细胞培养模型中有所报道,但人类细菌性腹泻的细菌疗法效果如何,还是值得怀疑的。3 抗生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