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

ID:34008285

大小:109.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_第1页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_第2页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_第3页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_第4页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嵌入式控制驱动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PANTECHNOLOGICAL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嵌入式控制驱动平台软硬件设计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班姓学导自动化号080415321师陈超波0804152012年02月28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z—。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rti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吋交给

2、指导教师审阅。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屮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屮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屮《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4.年、月、口的口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嵌入式控制驱动平台软硬件设计一.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市场形势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控制器因其体积小、可靠性高、功

3、能强、灵活方便等许多优点,其应用已深入到工业、农业、教育、国防、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自动化化进程、提高生产率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嵌入式系统是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其硬件开发平台对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开发板不仅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软件开发难度较大,而且釆用的大屏幕LCD显示屏价格昂贵而且不容易控制;在制板方式上,用双层或4层板,存在面积大且性能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差等缺陷。与传统的开发板相比,本项目设计的开发板具有很多优点。本课题基

4、于32位微控制器基础上充分利用片上资源,针对应用要求扩展测量、控制接口。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体积大大减小,从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目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研究在我国早己进行很多年了,而绝大多数至今为止仍在研究具有局限性的51系列的单片机系统,可以说很多高校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开发和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该课题的设计,为学习和研究嵌入式技术提供了软硬件基础,有利于我们对嵌入式的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甚至是应用产品的开发。鉴于以上情况,该课题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和思路1.研究

5、内容完成基于32位微控制器基础上功率驱动,高速AD采样、模拟输岀控制、串口、硬件电路设计和相关驱动软件设计。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①核心板将采用ARM7系列的芯片(32位微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与FLASH存储器、RAM存储器等构成一个基于ARM7芯片的最小系统板,实现对开发板的各功能模块的控制、数据的读写、系统启动等功能。②扩展板将用到模数一数模转换芯片,RS-232串口连接等,将核心板插入扩展板的PCI插槽即可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驱动控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步骤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32位微处

6、理器的掌握与硬件接口电路的连接和扩展模块的使用,软件驱动电路的设计。难点是硕件电路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软件的编程,故在硬件设计的过程中耍考虑全面。合理设计硬件控制驱动电路。四.前期开展工作系统的进行了课题设计的分析,并比较了对于本课题实现的好几种方案并与之确定,对于各功能模块芯片的选取有了一定的了解。五.进展计划1)1周一3周:进行课题调研和资料查阅,了解与论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行成初步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1)4周一8周:进一步熟悉系统工作流程、原理,开始电路设计。2)9周一13周

7、:完成电路设计、制作、测试(软件设计和调试)。3)14周一15周: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上交定稿论文及完成论文格式审查4)16周一18周:完成论文答辩及优秀毕业论文推荐工作.三.参考文献[1]王福瑞•单片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9.[2]范寿康,王宁•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3]王玉良,戴志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4]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

8、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1991.[5]陈隆昌.控制电机(第三版).北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1997,11.[6]唐光荣,邓丽曼.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上)[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涂时亮,张友徳•单片微机MCS-51用户手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8]郭家虎.196单片机在同步机励磁装置中的应用[J]•江苏:淮南工业学院,2001.[9]王晓初,何捷•步进电机升降及其单片机控制[J]・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