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

ID:34008439

大小:66.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_第1页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_第2页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_第3页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_第4页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育人为本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我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职业高级中学。二十多年来,学校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始终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构建了一整套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大德育课程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亮点频现,为常武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也使学校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一、“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内涵依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德育总目标;把涵盖政治、思想、道德、

2、法纪、心理等五项要素的教育作为德育内容,构成德育统一体;把实践作为德育课程目标的出发点与终结点。我们认为:德育目标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二、“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提出与建立以往的德育是线性结构、单一内容、凝固模式——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具体体现为:概念理解偏差,德育内容空泛、狭窄、无序,德育要求陈旧、偏高,“做人教育”不突出,其结果是教育对象不适应我们的教育,或者接受了我们教育的对象不适应社会,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无法为社会培养出有用人才。

3、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提出的德育工作目标内容体系和实践活动体系,为建立大德育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因此,我校面向现代社会,重新整合德育工作,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结合,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的大德育课程体系。三、“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一)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新形势下的我校德育工作内容分为七个主干模块。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加强入学新生的纪律与理想教育,突出重点,让广大新生了解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教育要求,懂得在校应掌握哪些知识结构,

4、培养哪些专业技能,塑造何种素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确立奋斗目标。二是行为规范教育。围绕“学生行为一日常规管理”要求,制订相应的教育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由各管理职能部门在内的教育考核检查网络。结合一日常规教育、普法教育,剖析正反典型,强化管理效应,进行实实在在的富有成效的行为规范教育。三是宿舍文化建设。净、静、境应为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宿舍物品摆放、卫生净化、宿舍美化、宿舍创优竞赛等内容,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自律机制。四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模块主要是在传统的历史性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兼顾时事政治的学习讨论,激发广

5、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五是“四德、三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之一,我们使之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贯穿于3年职业教育的始终。六是身心健康教育。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还要具备珍惜生命的意识,崇尚体育,热爱运动,保持良好的体能和健康的体质,适应现代化的学习、工作节奏。七是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在新生入学阶段,让学生树立“人人有发展,个个能成才”的观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二年级,对学生进行人文科

6、学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到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创业观教育。还有诸如劳动教育、法纪教育、学生自我教育等,都可以穿插在这七个主干教育模块之中组织进行。(二)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体系一是专门课程。德育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列主义基本常识教育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主要学科。它在诸多的德育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课程包括《经济与政

7、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时事政治》、《邓小平理论概论》、《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二是学科课程。各科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学科教师虽然不是专门的德育课程的承担者,但同样是德育工作者,因此,我校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明确每节课的教育目的,准确提练和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发挥德育的间接性、渗透性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我校专门制定的《学科渗透德育大纲》,在各学科教学考核评优中把是否渗透德育作为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8、三是活动课程。1.模拟社会实践活动。模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教育目标,在以真实情景为原形的人为情境中,学习操作的教育活动形式。第一,在学校内开展“模拟法庭”、“模拟银行”、“模拟商店”等模拟实践活动。第二,在家庭中开展“当家一日”“今日我做‘父母’”等模拟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