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

ID:34019667

大小:30.8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3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_第1页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_第2页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_第3页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_第4页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兼及商代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作者:彭明瀚作者简介:原发信息:《中原文物》(郑州)1995年第04期第101-106,114页期刊名称:《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1996年02期  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484件青铜器,其中工具类16种127件〔1〕,可以确定为农具的有犁、插、耒、耜、铚垃、镰、铲、锛、、斨等10种计36件〔2〕,其它如刀、斧、凿等既可以用于手工业,同样也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类别难以划定。处在烧荒垦地,刀耕火种时代的吴城先民们,所使用的工具其用途是多功能的,不一定象我们今天这样对工具的分工那样细微单一,垦荒时要用

2、刀,砍树时要用斧,因此我们不要去严格区分。  新干遗址出土农具器类之全、数量之多,均属罕见,尤其是犁铧、耒、耜、铚、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史、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下面我们将分析这批农具的功用及其意义。  一、青铜农具选介  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的青铜农具主要有:  (1)犁铧2件,三角形宽体式,两侧薄刃微弧,三角形銎,銎部正中有一穿对通,以系钉固定犁铧,两面饰三角形云纹。标本342长10.7、肩阔13.7、銎高1.9厘米,两刃夹角65°,犁面与犁背夹角10°;标本343长9.7、肩阔2.7、銎高1.6厘米,两刃夹角60°,犁面与犁背夹角10°。这种犁与新石器晚期以来江南地

3、区流行的三角形石制破土器相类似,它的出土,说明过去人们把三角形石制破土器推定为石犁的推论是正确的〔3〕;李学勤先生还据此推定1973年山东济南拣选出的一件青铜犁铧是商代遗物〔4〕。  据季署行先生研究,象新干出土的这种犁面与犁背夹角为10°的犁铧在南方水稻田中耕作,所需牵引力约为2.6~7.8公斤,在一个人的正常拉力范围内,也就是说,这种犁铧的出土,并不能说明当时已产生牛耕〔5〕,只能说明产生了犁耕,而且这种犁耕也是很原始的,因为它没有配套的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不能提高精耕细作的程度,因而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犁耕。不过,这种犁的发明和使用,还是农具技术史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因为铲

4、、耒、耜等起土农具对土地的作用力是垂直力,利用杠杆原理将土翻起;犁对土地的作用力是水平力,其工作效率远比耒、耜要高。  “一人蹠耒而耕,不过十亩”〔6〕。  “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7〕。  知汉代牛耕是耒耕效率的16.6倍。贵州黎平县侗族有木牛,即人拉犁耕作,据调查,木牛的效率是锄耕的2倍(见附表一)这种效率可能比较接近商代的实际。  (2)锸2件,分两式,Ⅰ式(标本345)正方形扁平体,圆角平刃,口薄,正面拱起,背面平齐銎口正中一孔,长13.1、肩阔14、刃宽11厘米。这是湖北盘龙城二里岗期长方体锸到晚商U形凹口锸之间的过渡形制。  Ⅱ式(标本344),平面呈U形,双肩稍耸,弧

5、刃,正面拱起成弧形,背面平齐,銎口正中处有一孔,銎口饰有一圈云纹,长11.5、肩宽14.8、刃宽11厘米。这种凹口锸是西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锸的形制。新干2件铜锸的出土,说明锸这种农具在商代已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并得到改进、发展。  (3)耒1件(标本346),背面无纹,椭圆銎,銎口有箍,双扁齿,其中一齿在使用中已残损约1厘米,通长12.7、齿距8厘米。  (4)耜1件(标本347),三角形宽体式,平面呈梯形,平肩,刃微弧,正面中部拱起,背面平齐,形成纯三角形銎,有一穿对通,正、背两面饰三角形云纹组成的简体兽面纹,长11.5、肩阔15.2,刃宽9.1厘米,与“耜广五寸”〔8〕之制大体相符

6、。  《易·系辞》云:“神农民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可东汉的许慎硬把耒、耜说成是同一种农具:“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也,”〔9〕,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徐中舒师在《耒耜考》一文中广征博引,力驳众谬,指出“耒与耜为两种不同的农具,耒下歧头,耜下一刃”〔10〕,新干大洋洲所出青铜耒、耜以实物证明了徐中舒师这一推论的正确性。据杨宝成先生研究,耒、耜是商代主要的起土工具〔11〕。  (5)铲12件,分三式。Ⅰ式圆銎溜肩铲,共10件,椭圆銎,銎口有箍,饰一周带纹,銎伸入铲面中部,平刃微弧,铲体呈圆形。原发掘简报称为斧,不确,因为这种器物体薄,质轻,不宜作为伐木工具,起土也不合适,可能是一种

7、锄草农具。  Ⅱ式兽面纹铲(标本359),1件,椭圆銎,銎部饰双目纹组成的简体兽面纹,溜肩平刃,铲面近方形,通长17.8、刃宽13.4厘米。这种铲体薄,不宜作起土工具,可能也是一种锄草农具。  Ⅲ式,方銎铲1件(标本360),溜肩方体,銎口有箍,銎直通铲体近刃部,刃微弧,略有残损,素面无纹,残长14、刃宽10厘米,这是中原地区比较常见的铲式样,銎口加箍,銎直通铲体都是为了加固铲体,是起土的专用工具。这种Ⅲ式铲,是中原地区主要的挖土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