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ID:34031672

大小:54.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_第1页
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_第2页
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_第3页
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穴按摩加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疗效观察关键词:经穴按摩;穴位贴敷;痛经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5.026中图分类号:R27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5-0072-02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我们临床观察发现,现代妇女多呈现虚、瘀、郁征象,痛经以寒凝血瘀证最为多见。近3年来,笔者采用经穴按摩和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0年10月-2012

2、年10月期间在本院妇科门诊及本院组织的“三八月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活动”中体检者,共80例。按纳入病例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25〜45岁,平均34.3岁,病程1〜2年,平均1.7年;对照组40例,年龄23〜42岁,平均31.7岁;病程0.5〜3年,平均1.8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痛经程度、持续时间、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诊断与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痛经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证者。证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

3、甚,月经后期,经量少,色黯黑、有块,或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苔白腻,脉沉紧。③视觉模拟评分(VAS)[2]240mm。④年龄18〜45岁。⑤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1.3排除标准①中医辨证不属于寒凝血瘀证者。②合并心、脑、肾、肺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③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④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1.4治疗方法1.4.1治疗组予经穴按摩和穴位贴敷治疗。①经穴按摩:采用踩跷法。医者双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一只脚支撑重力,另一脚掌沿躯体及四肢经络循行进行

4、点按,膻中、中脫、神阙、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天宗、膈俞、八❷、环跳、委中、承山等穴重点点按,每穴10s。操作时医者注意控制自身体质量,并需根据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经前7d开始,每日1次,每次20mino②穴位贴敷:取肉桂8g.木香3g、丁香3g、小茴香5g、檀香3g、石菖蒲3g.薄荷3g.黄10g磨成细粉,用黄酒合成糊状,取适量放于神阙,用空心贴贴敷。冬季贴敷6h,夏季贴敷4h,经前7d开始贴用,每日1次,连用7do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1.4.2对照组氨酚待因片(I),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

5、206,每片内含磷酸可待因8.4mg.对乙酰氨基酚500mgo1〜2片/次,每日3次,口服。1.5观察指标与方法①痛经程度:治疗前、疗程结束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进行VAS评分,取一0〜100mm标尺,0代表无痛经,100代表最严重痛经,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相对应数值。②治疗前、疗程结束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分别填写痛经时间问卷[3],包括每日痛经次数、痛经持续时间。1.6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痛经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

6、愈:疼痛未见改善。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一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