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ID:34035803

大小:5.20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19-03-03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_第1页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_第2页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_第3页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_第4页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研究生学号:10264M070102083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英文题目: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ofthePhytoplanktonCommunityofLakeQiandaohuandItsRelationshipwiththeMainEnvironmentaIFactors专业:水生生物学研究方向:水域生态学姓名:余员龙指导教师:刘其根二。一。年五月◆●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2、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陈伟民研究员委员理与湖泊研究所吴纪华复旦大学教授委员陈立婧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秘书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答辩地点答辩日期6月10日与生命学院A208●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

3、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撇日期:趴lQ年毛月z岁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不保密口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倦求龙日期:扣lo年明劲‘’指导教师签名:莎膳艇日期:加

4、肜年/月Zf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摘要千岛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西南部,是一座兼具水资源供应、发电、旅游、航运、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的深水水库。随着水资源供应的日趋紧缺,千岛湖优质的水资源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宝贵财富。千岛湖占钱塘江水源的约30%,不仅保正了浙江、杭州地区的优质水供应,且对于保障钱塘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和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1998~1999年千岛湖蓝藻水华的大面积爆发,不但影响了千岛湖形象,更对千岛湖的水环境保护提出

5、了挑战,.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0年起,在千岛湖实施了以鲢、鳙放养为主要措施旨在预防控制蓝藻水华和改善水质的保水渔业(AquaticEnvironmentProtectionOrientedFishery,AEPOfishery)试验。大量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必然会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现状及水质和鲢、鳙鱼对浮游植物结构的影响情况,同时也为我国深水湖泊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提供历史资料,2007.2008年对千岛湖水体中5个采样点(S1,S3,S4,S8

6、,S9)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为期2年系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共鉴定发现藻类173种,隶属于8门87属,其中绿藻门89种,硅藻有33种,蓝藻有32种。藻类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格局,表现为夏季藻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空间格局方面,表现为上游采样点(s1)藻类种类最多;下游采样点(s9)种类数次之,中游采样点(s4)最少。‘2007、2008年千岛湖全湖年均生物量和细胞密度分别为0.32±0.16、0.50±0.48

7、mg/L和1.609±1.503X106、1.6ll±1.430X106ind/L。硅藻、绿藻和蓝藻是千岛湖主要藻类;2007年和2008年,硅藻生物量分别占藻类总量的52.4%和55.5%,细胞密度分别占25.8%和30.6%,其次是绿藻,生物量分别占22.3%和23.5%,细胞密度分别占12.7%和28.2%;蓝藻生物量仅占8.7%和8.1%,但细胞密度分别达54.1%和34.7%。2007年浮游植物生物量在5、8和10月份形成高峰,春季高峰明显大于夏、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秋季高峰;2008年

8、生物量在5月和9月份形成高峰,且呈现秋季高峰显著大于春季高峰。硅藻在春季和秋季大量出现,绿藻和蓝藻在夏季和秋季大量出现:数量以秋季最多。硅藻与绿藻或蓝藻均可同时大量出现,但绿藻与蓝藻在各采样点.均不能同时大量出现。在水平方向上,生物量在S1最高;而细胞密度在S3最高,其它采样点总体上相差不明显。其中硅藻在Sl中最高,蓝藻在S3中最高。在垂直分布上,全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和细胞密度在0-4m最大,在4--,20m之间快速下降,20-25m以下水层变化不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