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

ID:34046073

大小:193.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3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_第1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_第2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_第3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_第4页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后复习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关键概念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小循环海陆内部的水分交换降水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蒸发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面的蒸发速度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流量(Q)系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流量Q等于过水断面面积F与通过该断面的平均流速V的乘积�即�Q=V•F径流总

2、量指一定的时段内T(=t2-t1)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单位�m3)。可由下式求得�W=Q•T径流模数(M)系指单位流域面积F�km2�上平均产生的流量�以L/s•km2为单位�计算式为�M=Q/F•103(1L=10—3m3)径流深度系指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单位为mm�计算式为�Y=W/F•103径流系数(ɑ)为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Y(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ɑ=Y/X�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蒸发系数�β�为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蒸发量Z(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β=Z/X�以小

3、数或百分数表示。二、简答题1、何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作用�研究意义�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水循环的作用�对水��a�促进天然水的更新�b�促进海洋和大气水的交换�也促进大陆内部不同流域内的水交换�c�促进各个圈层之间的交换�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研究水循环的意义�加强小循环�阻截大循环。5、我国水循环特点二�1、在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平衡�2、在降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三、某水文站上游流域面积为57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7m3/s�流域多

4、年平均降水量为850mm。试求�1.年径流总量2.径流模数: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流域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3.径流深度Runoffdepth4.径流系数5.蒸发系数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复习思考题一、关键概念空隙性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先决条件�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联通状况和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孔隙在松散堆积物中或胶结不好的沉积岩中以及部分喷出岩中�组成岩石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能存在的多孔状的

5、空隙�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n=Vn/V�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是保留一部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fissure�--hardrock按照成因分类�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裂隙度裂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Kr=Vr/V野外研究裂隙时�还应注意测定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长度、充填情况。�溶隙�穴�起因于水的溶蚀�在可溶岩�白云岩、岩盐、石膏、石灰岩等�中形成的空洞�溶隙�。�岩溶率Kk=Vk/V�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容水性岩石的

6、孔隙具有容纳地下水的性质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Sc=Vw/V。含水量�某一时刻岩石孔隙中的实际水量与岩石的比值。该指标说明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份的状况。给水性含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出水的性质给水度�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所能释放出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μ�Vw/V。持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失水�依赖静电引力和毛细力依然能保持水的性质。持水度地下水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二、论述题1、影响孔隙度的因

7、素��按主次叙述�1�分选程度�2�颗粒排列状况�排列方式相同但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其孔隙度完全相同��3�颗粒形状�4�胶结充填情况。2、影响孔隙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按主次叙述�颗粒大小与形状、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3、岩土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点�结合水束缚于固体表面�不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水分子排列精密、密度大�具抗剪强度�重力水在自身重力下运动�不具抗剪强度�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存在于固、液、气三相界上。4、影响透水性的主要因素�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

8、、孔隙度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