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ID:34046298

大小:1.20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_第1页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_第2页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_第3页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_第4页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卷(Volume)30,期(Number)2,总(SUM)109页(Pages)231~240,2006,5(May,2006)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1,211111,2钟立峰,夏斌,崔学军,周国庆,陈根文,韦栋梁(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其壳层熔岩研究表明,该熔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与安山岩/玄武岩之间的过

2、渡类型,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具有轻微左倾正斜率分布特征,并亏损Nb、Ta,反映出该蛇绿岩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显示LREE亏损、HREE平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体现了该蛇绿岩N2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第一过渡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提出罗布莎蛇绿岩属于岛弧型蛇绿岩范畴,其构造环境应为俯冲带之上(SSZ)的弧间盆地。关键词:蛇绿岩;罗布莎;雅鲁藏布江;弧间盆地;西藏中图分类号:P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1552(2006)0220231210特提斯蛇绿岩带大致沿东西向伸展,从地中海1区域地质概况东延至

3、我国西藏后分为两支,即南侧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和北侧的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雅鲁藏出露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深断裂带中的布江蛇绿岩带是我国出露规模最大的蛇绿岩带之一罗布莎蛇绿岩,位于西藏曲松县罗布莎-康金拉一(王希斌等,1987),引起了全球众多地质学家特别带(图1),大致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展布,东西延伸约2是研究蛇绿岩的专家的浓厚研究兴趣。42km,最宽处约3.7km,面积达70km,平面略呈一罗布莎蛇绿岩地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平置的反“S”形。罗布莎蛇绿岩呈不规则形态的冲段,是该段中出露较好、规模较大,也是该地区研究断岩片,因受板块碰撞或一系列断裂构造的破坏,岩程度较高的

4、岩片之一,赋存着中国最大的铬铁矿床,片形态和内部构造极为复杂。该蛇绿岩南侧伴有一历来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关注,对其矿物、岩石和地条基质为复理石并含硅质岩块的晚白垩世泥砂质混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广泛讨论(Baietal.,1993,2000;杂体,泥砂质混杂体与蛇绿岩一起构成罗布莎蛇绿Hu,1999;白文吉等,2001,2004;Robinsonetal.,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和其南侧的晚三叠世郎杰2005;Zhouetal.,1996,2005),并对该蛇绿岩的形成学群姐德秀组变形复理石呈逆冲推覆断裂接触,而环境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岛弧或边缘海盆(李海北侧的第三纪罗布莎群陆源碎屑岩磨

5、拉石建造,不平和张满社,1996);大洋环境(周肃等,2001)。本整合盖在该蛇绿混杂岩片上。罗布莎蛇绿岩片由南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往北展布的岩石单元层序大致为:以方辉橄榄岩为岩组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方面提供一些新的资料,主、含少量纯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变质橄榄岩及侵并进一步探讨其构造环境。入其中的辉长辉绿岩,异剥橄榄岩、纯橄岩、层状辉收稿日期:2005-09-02;改回日期:2005-12-28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SW-117)和中国科学院边缘海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MSGL-04-12)资助.作者简介:钟立峰(1976

6、-),男,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Email:zhonglf@gig.ac.cn©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32第30卷长岩、均质辉长岩组成的堆积杂岩和枕状、块状玄武韧性剪切带在地表的响应(吴新国等,2005);二为岩夹硅质岩。块状玄武岩,偶夹紫红、浅灰色硅质岩和粉砂质板岩罗布莎壳层熔岩为构造巨块镶嵌于蛇绿岩上等深海沉积物,出露于枕状熔岩以北,二者为断层接部,由于构造倒转,现产出于堆积杂岩之下,二者呈触。明显的断层接触。

7、壳层熔岩因断裂构造破坏严重而罗布莎蛇绿岩形成时代,周肃等(2001)用Sm残缺不全,在龙给曲剖面上出露宽度约200~250m,-Nd法测定了罗布莎蛇绿岩辉长辉绿岩脉斜长石、沿走向延伸较远,宽度变化极大。根据构造特征,罗辉石及两个全岩的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77±31Ma。布莎壳层熔岩可分为两类:一为枕状熔岩,呈构造块另据笔者测得的其辉绿岩的锆石SHRIMPU-Pb结体产出,宽度约100m,局部保留向北西倾斜的原始果为162.9±2.8Ma(钟立峰等,待刊),两个数据在产状,多数枕体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