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

ID:34051429

大小:61.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_第1页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_第2页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_第3页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_第4页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与情感体验现状调查[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参考等研究方法,对上海高校大学生锻炼情况,以及情感体验与高校大学生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人口数量明显高于全国体育人口的平均数,且在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与情感体验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得出结论:个体每周参加3-4次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持续时间20-30分钟或再长一些,会更有利于获得最大的情绪效益。[关键词]上海高校;体育行为;情感体验;锻炼状况[中图分类号1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

2、5-3712(2013)16-0062-0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课题“缺课题名称”(12B890002)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任务。[1]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情感体验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和自身成就的实现。本研究深入调查研究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对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以及与体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旨

3、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上海高校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300名(10所高校,每校30人,男女各150人)。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法。调查于2005年5月完成,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7份,问卷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4.3%。二、研究结果(一)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所规定的标准划定,体育人口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的活动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且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体育人口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高校大学生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有155人,占总数的57.4%(见表1)。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表2中可以发现:每周参加锻炼次数超过4次的人与其他四组相比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情感体验差异;而每周参加4次体育锻炼的人与2-3次、1次及1次以下者相比,在良好情感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每周适度的锻炼能够使人获得最佳的心理感受,能够更有效地获得自信、愉悦、心情舒畅等良好情感体

5、验;而锻炼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心理疲倦,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因此,个体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也可以调整锻炼的时间,恰当地利用体育锻炼的良好作用,以产生预期的良好心理反应。比如:在心情郁闷、烦躁不安等不良心情的时候锻炼,有可能通过锻炼改变心理反应,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与情感体验本研究结果显示,锻炼时间超过两小时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由表3可知,锻炼时间超过两小时者与其他几组之间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小时的锻炼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魅力,能够与同伴之间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彼

6、此之间有更融洽的配合,从而获得满足感、愉快感等良好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降低焦虑和紧张,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克服困难。但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差异不够明显,所以心理感受也没有明显区别。三、分析讨论(一)体育态度中的情感体验与体育行为的关系1.体育态度与情感体验所谓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只能从外显行为中加以推测。[2]—旦形成了某种态度,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的行为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的影响。[3]而

7、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评价后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态度的核心因素,能使人的某种态度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倾向,如有些人对参加体育活动已喜爱到迷恋程度,而有的人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这都是体育情感的反映。感情的作用使态度扎根于情感之中且变得很持久。有研究表明,当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不一致时,情感成分就决定了行为倾向。[4]由此可见,情感在体育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体育态度的重要成分。因此,教师应根据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注重情感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首先,在形成良好体育态度的服从阶段,

8、多鼓励学生的体育行为,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情绪效益,以便使刚刚产生的一些体育兴趣保持下来,并创造在体育课内外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氛围和条件,让他们对体育锻炼充满自信。其次,在形成良好体育态度的认同阶段,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鼓励学生通过与同伴的默契配合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运动中体验到满足和愉悦。再次,形成良好体育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