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ID:34051919

大小:1.1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3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_第1页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_第2页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_第3页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_第4页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卷(Volume)31,期(Number)2,总(SUM)113页(Pages)193~204,2007,5(May,2007)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111111吕古贤,郭涛,舒斌,申玉科,刘杜鹃,周国发,222222丁岳祥,武际春,赵可广,孙之夫,郑小礼,哈本海(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东省黄金集团公司,山东莱州261400)摘要: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

2、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

3、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关键词:胶东金矿;构造控矿;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构造变形岩相带;构造地球化学;构造物理化学中图分类号:P55;

4、P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1552(2007)0220193212胶东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和黄金生产基的剪切带石英脉-细脉浸染状蚀变岩型金矿床(吕地。该区金矿初步富集与太古-元古代的基性火山古贤,1991a),形成时代主要为晚燕山期(120~-沉积建造及其后的区域变质绿岩带有关(郭振一90Ma)。和孙秀珠,1983;张韫璞等,1988;裘有守等,1988;姚在亚洲-太平洋相互作用巨型带中通常可以划凤良等,1991;杨敏之和吕古贤,1996;吕古贤等,分出沿大陆带和大洋带这样二个带。它们可以统称1999)。然而该区

5、绿岩仅仅是金成矿的初始矿源岩为洋-陆过渡带,受区域反钟向扭动应力场控制,形层和衍生矿源层(Hutchinson,1980;吕古贤和孔庆成相当于新华夏系的活动地带(李四光,1973;万天存,1993;吕古贤,1998);中生代燕山早期构造岩浆丰,1993),它实际上是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活化(170~134Ma)及其金进一步富集才是直接矿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胶东金矿即是产生于其源和成矿作用。这一成矿作用产生“玲珑-焦家中的大型矿集区。式”———胶东绿岩带与中生代交代重熔花岗岩相关胶东区域地质明显带有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活收稿日

6、期:2006-04-10;改回日期:2006-12-10基金项目:原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JG947110)、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2201)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0222104)资助1第一作者简介:吕古贤(1949-),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刊编委.主要从事区域成矿学、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和成矿预测研究,近年深入构造物理化学这一新的地质科学研究领域.Email:lvguxian@yahoo.com.cn©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

7、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94第31卷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特征,同时表现出不同级铁绢英质蚀变碎裂岩型矿床(张韫璞等,1988),而别的构造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床类别分布特点和其下盘次级别的张扭空间充填交代有玲珑式黄铁矿形成作用等规律,即区域压扭断裂带控制焦家式黄石英脉型金矿(吕古贤和孔庆存,1993;吕古贤等,1999)。在区域构造研究和构造体系厘定基础上,本文拟从区域内不同层次构造控岩控矿特点入手,试图从构造物理化学(杨开庆,1982,1986;吕古贤,1991

8、a,1991b)的新角度,对胶东金矿区构造控矿和构造成矿规律进行探讨。1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①剪切带是一个巨型构造带(УТКИН等,2001),曾被李四光研究并称之为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