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

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

ID:34053610

大小:53.8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_第1页
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_第2页
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虚拟手法在写作中应用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虚拟,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关键词:虚拟;想象;创新本文所说的虚拟,并非"虚假”,只是一种写作手段。恰当地运用,有助于表达真情实感。不信,我们走进''高考满分作文档案室”看看便知。看到“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不少考生便想起这样的“事实”;走在路上,捡到钱,要不要送还失主;坐在车上,遇到站着的老人,要不要让座;看见扒手掏钱包,要不要提醒受

2、害者……诚然,这些都符合话题要求,就此写作也算选材真实,但如实写来则不能令人耳目一新。河南某考生一篇题为《我叫不叫》的文章却另辟蹊径,写一只狗面对扒手行窃时的心灵搏斗与最终选择。以狗眼看人事,不但避免了题材的“泛”,且语带诙谐,寄寓幽远,发人深省。还有,《一颗心的选择》作者将自己虚拟为一颗心;《一滴清水的选择》作者将自己虚拟为一滴清水,都起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上面是借助虚拟主体身份以另辟蹊径的例子,其实虚拟主客体的关系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情感、阐明事理,达到创新的目的。如某年被某省作文阅卷教师戏称为“离婚年”一一高考作文写

3、父母离异,自己被迫选择的太多。这样的作文很难得高分,但一河南考生却以书信的形式向即将与父亲离婚的母亲倾诉不忍离母心情,并且阐述理由最终决定选择跟随当教师的父亲,真切感人。阅卷老师感动之余判了满分。再如《生命之床》,这是篇绝命书,写的是一位心脏病患者即将因生下孩子而死亡。本文是她死前写给即将出世的孩子的绝命书。明明是考生的"假造”之作,但任何读者都会被这圣洁的母爱深深感动。还有一招叫虚拟情理或者虚拟主体功能,也能使文章不落俗套。比如这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借鉴《离骚》笔法,让自己上天入地超越时空的并不鲜见;时而书谏屈原,时而神

4、交太白;时而赏心亭上辛弃疾喟叹,时而大散关前陆放翁啸歌;时而与上帝打赌,时而与阎君理论……读了这些文章,又有谁会苛责作者笔法荒诞呢?像满分作文,另类童话,开篇第一句就是“我见到丘比特”,接下来写丘比特下海经商,开办“金箭开发公司”,专门生产“一不小心就折断”的爱情神箭,热销全球。而从前生产的用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永久”牌神箭却因长期滞销而被迫停产。文章幽默风趣,切中“游戏爱情”之时弊。读后你非但不会有“假”的指责反而会有“真”的赞叹!虚拟方法,可在叙事、抒情或寓言类文章中运用,如用在议论文中也功效非凡。如江

5、西考生的《岂可弃我》一文以“诚信”作为一个人站出来与“健康”“美丽”“机敏”“金钱”“才学”“荣誉”比长短来构思文章,若写成一般议论文,可能会倒人胃口,但经如此虚拟,便觉妙趣横生。绝对的写实,照相机般地实录生活,未必就能深刻地表现生活的实质。而在情理真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使用虚拟手法实是作文创新的有效手段。总之,教师要营造特定的情境,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应用虚拟方法,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清河乡第一初级中学)编辑赵飞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