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

ID:34056178

大小:2.52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3-03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_第1页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_第2页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_第3页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_第4页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万章: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三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经常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忧虑、紧张、失望、不安,依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食欲不佳,行为刻板等特征,对个体的正常工作、学习与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焦虑的分类焦虑一直是心理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由于分类标准不同,焦虑因此有不同的分类。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①根据焦虑的来源分类从焦虑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种类型①:第一,客体性焦虑。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因为感受到外界环境中存

2、在着现实的危险,因害怕这种危险在情绪上出现的焦虑反应。第二,神经症性焦虑。这是意识不到的焦虑,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的焦虑。这类焦虑产生的根源是本我的生物性冲动。当性或破坏的冲动公开释放受到周围人的申诉和惩罚时产生的焦虑。第三,道德性焦虑。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超我代表良心和道德,超我是道德性焦虑产生的原因。当本我趋于活跃、积极表现那些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时,超我就以羞耻、罪恶感来加以警告和谴责。②根据焦虑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的不同分类可分两类:一种是状态焦虑,一种是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或状态性焦虑)主要表现在特定的情境中,是人类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它的主

3、要特点是对忧烦和紧张的主观的、有意识的情感,并且也唤醒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这是一种复杂的、具有个别特点的情绪状态或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强度和波动性也在变化中。特质焦虑(或特质性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反映人们对紧张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上的显著个别差异。如同把一个人视为抑郁的、内向的或神经过敏质的一样,这是个人对焦虑的一种人格倾向或特质。特质焦虑主要表现在人格中,是焦虑易罹性相对稳定的个别差异,即把一个外界刺激环境知觉为危险的或有威胁的倾①许又新编著.神经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9苎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向,以及对该威胁可能产生状态焦虑反应的

4、倾向性上的差异。因此,特质焦虑也表现了个体在对某些类型的反应中所具有的潜在倾向性的强度。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好象一种动机或习惯性的行为倾向,有一种预先给定的对威胁环境的知觉,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当的反应。最早对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进行系统研究并强调其区分的是卡特尔和沙伊尔(Cattell&Scheier,1961)。后来,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1966)将特质焦虑定义为一种习得的行为倾向,是体验焦虑的高倾向性和预先对危险情境的预先反应倾向,此种倾向使个人将许多客观上不具威胁性的情境都知觉为有危险的情境,因而其反应与真正的危险不成比例。状态焦虑

5、则是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是对当时情境的忧虑和紧张的一种有意识的情绪,随着时间的不同其强度和波动性也在变化。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而引发。每当认定某一种情景具有威胁时,便会产生此种焦虑。状态焦虑出现在一种特别的时刻,比如“我现在正烦恼,感到这种烦恼超过了可能的不幸”,特质焦虑属于一种长期的习惯性体验,比如“我经常过分忧虑一些事,实际这些事无关紧要”。々③根据焦虑程度不同分类根据焦虑的程度,可以把焦虑分为期望的焦虑、轻度的焦虑、中度的焦虑、重度的焦虑和恐慌的焦虑∞。所谓期望的焦虑和轻度的焦虑,就是我们平常碰到的紧张。焦虑症状是任何一个人在社会生

6、活的某一阶段中都会表现出来的、正常人身上对现实不适的反应,如胃肠紊乱、坐立不安、担心等等反应。这种焦虑不仅不会对人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障碍,而且,还会促进个体的生活与学习。所以说,适度的紧张对个体来说还是需要的。中度的焦虑对人的生活与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视、听、触觉的感受能力有所降低,但如果加以注意,能得到较大改善。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消极的,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焦虑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中度焦虑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重度的焦虑已经开始妨碍当事人的生活与学习。个体的知觉能力大大降低,个①田万

7、生主编.青年心理卫生学嗍.中国科技术出版社,1999:4l—42王万章:中学生自尊、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体需要更多的提醒与指点。恐慌性的焦虑使个体已经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个体完全失去了控制,即使对个体加以指点,也不能使个体进行活动。④根据个体焦虑产生年龄阶段不同分类台湾心理学家郭为藩∞根据个体焦虑产生年龄阶段不同,提出个体在幼儿期易产生“安全感焦虑”,在学童期则易产生“失败的焦虑”或“社会性焦虑”,青少年期易产生“存在的焦虑",即生活意义的追求上自觉迷失引起的焦虑。⑤焦虑症临床分类。台湾张春兴教授将焦虑症分为三种:泛虚症与恐慌症;恐惧症;强

8、迫症。这和港澳台地区精神科、心理科临床使用DSM分类系统有关。在美国DSM分类诊断系统中焦虑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