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施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施

ID:34057899

大小:53.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施_第1页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施_第2页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原因研究和防治措【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324例行留置针患儿进行观察与护理,对发生静脉炎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行静脉留置针儿发生静脉炎86例,发生率为26.5%,下肢部位高于上臂部,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出现几率越大。结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要提高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静脉,熟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以及所输入液体的性质,具有针对性的做好静脉的防护工作是预防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关键。【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原因与防治静脉留置针在临

2、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儿科,优点更为突出。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患儿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同时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但在使用中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会延长患儿的住院天数,并增加医疗花费[1],而且引起患儿家长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实施留置针患儿出现静脉炎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儿科324例患儿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男性212例,女性112例;年龄8个月-7岁;留置时间,1天-7天;静脉穿刺部位,头部118例,手臂部82例,下肢部124例。1.2使用器械24

3、GX19mm/Y-G型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1.3穿刺方法①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选取血管,并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措施;②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③找好血管,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并进行静脉穿刺,回血后,降低角度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l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④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并写上患儿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⑤

4、液体输完后,将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⑥再次输液时,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注意再次输液时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以及条索状改变,如出现静脉炎现象,去除留置针,使用硫酸镁加白醋调成糊状外敷治疗。1.4静脉炎判断标准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0度:穿刺点无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和未触及硬结;I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月中,但静脉无条索改变和未触及

5、硬结;II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有静脉条索状改变,但未触及硬结;m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在观察对象中,其应用部位凡达到I度标准者都划人静脉炎范围[2]。1.5统计学处理对所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