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

ID:34081678

大小:3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_第1页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_第2页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_第3页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_第4页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政治宽容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发展论文扬正气促和谐论文宽容与和谐议论文:政治宽容与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①[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社会和谐的倡导与追求,但是,历史上政治宽容的缺位使和谐理想与政治现实悖离,成为中国走向民主化的障碍。和谐社会要有和谐政治,和谐政治是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宽容便是促进政治持续发展的途径。超越传统私德的视野,在政治制度的层面,在公德基础上解读“现代宽容”的含义成为一种必需。当前,培育宽容精神主要着眼于:公共领域的拓展、政治文化的重构、政治权力的规范。[关键词]政治宽容;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政治  建立美好的和谐社会在过去是中国人的梦想,在今天则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追求

2、。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是很有价值的。政治宽容作为一种价值观、文化观乃至世界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巨大的现实张力。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境遇,培育政治的宽容精神,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宽容品格的缺位使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理想与政治现实悖离在我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中,不乏有关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状态的憧憬,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把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并对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政治在实现社会和谐过程中的作用形成各自不同的认识。如老庄认为,自然大道统治的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状态,没有竞争之心,没有自主之念就是和谐的社会。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政治,就是没

3、有政治。没有政治的政治,也就是最理想的政治。在《庄子》一书中,这种理想的政治被描绘成“君如标枝,民如野鹿”...式的政治。法家认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大家在法律规则面前整齐划一,没有例外。与此相对应的,政治就是实行严刑峻法,以国家和君主的意志为意志,以法律的是非为是非,让人们舍私从公,舍己从君。但在和谐理论方面最有建树的还是战国儒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说,首先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忽视或不尊重“不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这也就是说,“和”(和谐)是目的

4、,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多样性的存在,“和”不是“同”,因为“同”泯灭了事物个性,是不可能达到“和”的境界的。可以说,“和而不同”堪称人类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的最高境界。〔1〕然而,从政治现实来看,在“明尊卑,别贵贱”的封建专制时代,建立和谐社会只是一种不现实的理想追求。原因在于,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坚持主流价值的同时,不能容忍多元价值的存在。若非改朝换代,要想进行体制内的变革是非常困难的,凡是试图在体制内进行变革的人,很少有好的结果(如商鞅、王安石、康有为等)。从历史上看,在春秋二百多年间,君臣篡位,父子、兄弟相残之事不计其数,战国到秦汉是法家当道,“恶而少恩”

5、、“尊主卑臣”,秦汉以来,为适应帝王专制独裁的战略需要,不讲是非的奴化哲学大行其道,无论在政治思想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和谐理想都遭到严重扭曲或无情扼杀。政治上集权专制、党同伐异,朝廷内外,明争暗斗,全都是血淋淋的,毫无“和谐”可言,造成民族创造力极度萎缩,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为什么理想不能转化为现实?因为封建集权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私权的运行模式。它本能上拒斥对其权力的挑战、削减、分享和废黜,这种政治的核心关怀是当政者能否千秋万代地享有权力,能否弹压住广大民众。当政者与民众之间没有对等关系,权力是当政者的垄断性产品,当政者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暴力和谎言的方式维持住

6、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因此,政治不宽容是这种政治的本质特征,表现为当政者对反对力量必须除之而后快,决不姑息,这种不宽容走到极限,就会引发类似秦末农民大起义那样社会各个阶层的联合反抗。如果从政治文化层面上来说,中国古人强调“和而不同”,把“和”看做是万物差别中的同一,互济与天地阴阳的和合,儒家学说饱含如“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内容,似乎与宽容等同,但事实上,这种宽容思想与现代政治秩序并不合拍,不是真正的宽容。首先,它天真地寄希望于尊者自正以实现社会和谐,宽容也就仅落脚于对个体道德品质的苛严要求上,所谓宽容,只是个人道德的宽厚、谦让与容忍,是私德意义上

7、的宽容。这样的宽容内涵贫乏,而且因为无制度的保障,常常成为“恶”的修饰或遮掩物。其次,中国政治文化中缺少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使本应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双向给予变成单方的给予,它的目的是强化教化,体现当政者对民众的掌控,反映出暴政的无法持久性和高成本性,迫使当政者采用一种较“温柔”的方式实现统治。例如,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提倡“仁义道德”,“宽政厚民”,似乎很宽厚,但没有转化为实际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性措施。因此,此时的宽容不外是强势集团对弱势集团的“怀柔”...或暂时性的妥协,是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恩赐,本质上是贯彻专制独裁的一种隐蔽的、更为有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