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

ID:34092495

大小:152.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_第1页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_第2页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_第3页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_第4页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 第六讲 价值观与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讲价值观与态度一、价值观(一)基本概念1.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2.价值观的两种属性:内容属性:一种事物是否重要、有意义强度属性:这种事物有多重要、有多大意义3.价值观体系:根据强度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内容进行排序得到他的价值观体系。4.价值系统:所有的人的价值观都是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形成了每个人的价值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我们赋予如自由、快乐、自尊、诚实、服从、公平等观念的相对重要性而形成层级Ø是非观,美丑观,人生观Ø生活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婚姻价值观(二)价值观的特性1.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2、2.价值观是隐含的,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出来。3.价值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4.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差异。(三)价值观的形成1.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社会舆论、大众传媒)2.早期社会经验习得3.遗传(四)价值观的分类1.奥尔波特:划分了六种价值观类型。1)理论型(Theoretical):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2)经济型(Economic):强调有效和实用。3)审美型(Aesthetic):重视外形和和谐匀称的价值。4)社会型(Social):强调对人的热爱。5)政治型(Political):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6)宗教型(Religiou

3、s):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2.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价值观: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是个体愿意终其一生去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个体更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的手段3.施瓦茨的工作价值观Ø是员工工作中希望得到的和个人需求的表现,反映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权衡倾向。Ø它是个人对工作目的与工作行为的选择和评断标准。是个人价值观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了个人在工作上的一般性态度,即个人对工作所持有的信念和偏好。Ø权力;成就;享乐;刺激;普遍主义;仁慈;自我导向;传统;顺从;安全秩序1.Meyer1998的现代工作价值观Ø将工作特征划分为三个结构:舒适与安全,能力与成长,

4、地位与独立。(一)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传统价值观vs现代价值观儒家价值观新新人类价值观80后与90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二)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差异l霍夫斯泰德的文化评估构架1.权力距离: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纳和认可程度。低权力距离:相对平等高权力距离:极端不平等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1)个人主义:人们喜欢以个体为单元活动而不是成为群体成员进行活动的程度。2)集体主义:人们希望成为一个能从中得到照顾和保护的群体的一员。3.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1)男性气质:男女角色不同,社会由男性主导2)女性气质:男女之间差异小,强调男女平等4.不

5、确定性规避人们喜欢结构化而非非结构化情境的程度(对不确定情况感到焦虑和希望避免这些情况的程度)。1)高不确定性规避: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喜欢并希望避免不确定的情况2)低不确定性规避:一个国家的人民不介意并能接受不确定的情况5.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1)长期取向生活在长期取向文化中的人们,总是想到未来,而且看重节俭、持久与传统。2)短期取向短期取向的人们看重的是此时此地,更易接受变革。lGLOBE的文化评估构架1.决断性2.未来取向3.性别差异4.不确定性规避5.权力距离6.个人/集体主义7.组内集体主义8.绩效取向9.人本取向(三)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对其行为的影响1.影响对个

6、人目标及实现途径的选择2.影响对他人和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3.影响对组织目标的态度4.影响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一)价值观与管理Ø必须了解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进而才能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例如,根据价值取向设置奖励诱因;在招聘选拔时需要考察候选人的价值观)Ø要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并努力使员工接受和赞赏(注意:组织价值观的确立有必要考虑成员的价值观)Ø要注意讲求商业伦理(黄金法则:以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态度(一)基本概念Ø态度调查的作用:1.定期使用态度调查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了

7、解员工对于他们工作环境的真实感受。(态度调查的结果常常令管理层感到惊讶。原因在于:员工的行为是建立在知觉而不是事实基础上的)2.定期使用态度调查能够提醒管理者注意潜在的问题,及早了解员工的意图,以便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二)态度改变的理论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设法减少或消除失调。(认知失调具有激励力量)Ø个体减少失调的意愿取决于:1)导致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2)个体相信自己对这些要素的控制程度3)个体在失调状态下的受益程度2.认知平衡理论: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一)如何转变员工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