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其中考试试题

2014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其中考试试题

ID:34093306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2014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其中考试试题_第1页
2014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其中考试试题_第2页
2014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其中考试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其中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谈文化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

2、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文化根本性的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3、,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

4、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1、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3分)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怎能有不能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相互制约。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2

5、、对文中“自觉”和“自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是不密切。B、俗文化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C、雅文化因为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能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名种关系。D、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意思的一项是()(3分)A、雅文化和俗文化虽然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但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6、B、当整个社会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的对立已经较为严重。C、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D、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

7、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

8、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