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

ID:34096949

大小:1.91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9-03-03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_第1页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_第2页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_第3页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_第4页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级: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硕士学位论文接口的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设计与研究作者姓名:叶建平西学科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华大学号:212010081101001学生指导教师:郑萍硕士学完成日期:2013年5月位论文ClassifiedIndex:UDC:密级:XihuaUniversityMasterDegreeDissertationDesignofEthernetinterfaceforthePACinthenewcontrollerCandidate:YeJianpingMajor:Cont

2、roltheoryandcontrolengineeringStudentID:212010081101001Supervisor:Prof.ZhengPingMay,2013西华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

3、相关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西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西华大学,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西华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日期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PLC作为一种工业控制器由于其具有稳

4、定性好、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等优势,长期活跃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凸显其存在硬件体系互不兼容、采用专用型操作系统、不同厂家的编程语言及指令系统各不相同等问题。而基于PC机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丰富的共享资源,但在恶劣的环境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难以达到工业场合的应用标准。迫切的工业应用使一种新型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rogrammableAutomationController,PAC)应运而生。PAC结合了PLC的可靠性与PC机的高级软件功能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以及可靠、坚固

5、耐用、稳定、实时等工业特性。本研究室开发团队研发了新型控制器PAC,但其作为一种工业控制器,PAC还要求具有强大的网络通信能力,具有丰富的通信接口。本文主要讨论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如何为PAC设计以太网及其它通信接口,使PAC向下可通过RS-232、CAN总线、ZigBee无线通信等各类通信接口采集现场信息以及与多个I/O、PLC连接,构成底层网络;通过以太网接口,PAC在同级能构成分布式控制网络,向上能与工业PC机组合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具备与信息网融合的能力。本文讨论了如何设计以太网接口的硬件电路,

6、阐述了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以太网接口具有在工业环境中应用的品质的硬件可靠性实现;给出了以太网接口的软件设计方案及Linux下的底层驱动实现过程、UDP/IP协议栈的实现,特别是以太网的网络优化优化思路与措施。为了将PAC底层通信接口RS-232、CAN,无线ZigBee等接入以太网,本文还采用UDP方式设计了网络抽象层中互不兼容的高层协议进行转换的程序,该转换中PAC平台作为服务器,监听作为客户端的PC机,从而实现了非IP设备与IP设备间的数据通信。通过PAC的以太网通信接口的系统设计,使PAC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和

7、整体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广义上的PAC以太网接口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关键词:PLC;PAC;工业以太网;CAN总线;ZigBee;协议转换I新型控制器PAC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研究AbstractPLCasanindustrialcontrollerhasgoodstability,powerful,highreliabilityadvantages,longactiveinthefieldofindustrialautomaioncontrolthemainbattlefield.Butwiththe

8、technologydevelopmenthighlightsthepresenceofhardwarearchitecturearenotmutuallycompatibleoperatingsystemusingspecial-purposeprogramminglanguagesandcommandsystemofdifferentm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