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

ID:34097744

大小:79.5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_第1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_第2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_第3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_第4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第III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第I卷9道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选择题(1—6题每题2分,7—9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读咅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拂(f6)晓•阻遏(e)•诘问•(jie)苍海桑EB.混淆(ydo)媲(pi)美•伎俩(H)通幽曲径C・滑借(ji)级(jian)默克扣■(ke)张皇失措

2、D.狩(shdu)猎譬(pl)喻寒噤(jin)穷愁潦倒2.依次填入下列句屮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历史,现实,在雨中了一一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亲爱的爸爸妈妈》)②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茶房好好照应我。(《背影》)③天津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④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用事。A.融合嘱托度过意气B.融合嘱咐渡过义气C.融会嘱托渡过义气D.融会嘱咐度过意气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來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B

3、.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C.常言道,独木不威松,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二方水主莽二方△〃。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A.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

4、应将〃改善〃改为〃改变〃B.①句应在〃演出〃Z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0.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芦花荡》)B.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Z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台阶》)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2.下列对《春望》诗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而来讲,一般指国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

5、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刈•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按时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于纸面。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6、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斯是陋室斯:这B.惟吾徳馨馨:有香气••C.可爱者甚蕃蕃:多D.宜乎众矣宜:应该••&下列各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

7、来无白丁。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综合分析文章内容和写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B.甲文结尾处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其中提到诸葛亮和杨雄,颇有自况之意。A.乙文作者赋于了莲花君子的品格,表达对莲花的爱意,表现出作者要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高尚追求。B.甲文作者把居所称为“陋室”,乙文作者感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他们一方面向往高尚品德,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不合时宜,自惭形秽。第II卷(非选择题共39分)二、古诗文默写(每空0.5分,共4分)9.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