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ID:34107566

大小:93.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_第1页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_第2页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_第3页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_第4页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白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的王丽微,我的说课题目是: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大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平血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学生分析:尽管学生对于平

2、面镜并不陌生,但对平面镜成像还只是感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还有错误的认识,如:平面镜成像近大远小。因此上好本节课对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至关重要。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我所教学牛的实际情况。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彖。(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彖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

3、活、生产、科技方而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解决策略: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归纳,补充,突破重点。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解决策略:利用学生实验,电脑动画模拟等突破难点。四、教法与学法:(-)教法: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实验法;讨论法。(二)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探讨交流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依据本节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4、:(…)、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本节课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播放影片《红楼梦》屮关于刘姥姥在宝玉房间照镜子的趣事片断。教师:物理学中把刘姥姥照的那面表面是平的镜子称为平面镜。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光滑的瓷砖表面等。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面镜成像”。这样在很自然的情境之下,带领学生们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二)、设问质疑,尝试探究:在设问质疑,尝试探究这个教学环节里我首先安排了这样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猜想与假设:我鼓励学生

5、根据生活屮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将学生的猜想主要分成两类。3、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针对猜想与假设,师生一起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实验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探究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第二部分探究猜想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①、设计实验:(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最后选出小组代表说出本小组的想法与计划安排。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因,器材的组装方式,具体计划安排。教师针对交流中暴巖岀的问题加以修正,并梳理学生的设计,筛选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在学生

6、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2)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3)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个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茫然,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璃板屮像的位置。实验过程屮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

7、面镜后面的蜡烛,无法知道它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替代法”。②、进行实验,收集证据:(1)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屮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2)引导学生要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