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

ID:34109073

大小:1.40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03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_第1页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_第2页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_第3页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_第4页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emuch.net]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每当我们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我们会下意识地作出一些基本的判断:这个人的脸形是圆是长?眼睛是大是小?嘴唇是厚是薄?妆容是否整洁?笑容是否亲切?目的是想从表情来判断这个人的基本性格,以确定是否对其有好感。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表情并不完全是真的,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基础判断。因此,对微表情的判断就变得极为重要。微表情最短的持续时间是1/25秒,最长也不超过1/4秒,因为时间短暂,所以极容易被忽视。但如此短暂的表情,却出卖了许多被刻意掩饰的真实情绪。通过对微表情的研究,我们会知道笑并不完全代表高兴,还可能是讽刺、是无奈、是蔑视;哭不完全代表伤心,还可能是恐惧、是高兴;

2、皱眉不完全是愤怒,还可能是在思考、在犯愁;撇嘴不完全是不屑,还可能是悲伤、是憋笑……学习和研究微表情,有助于我们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在人际关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困难和阻力。但不得不提的是,微表情的研究不是通过一本书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观察。而且,微表情的用途不是恶作剧、卖弄才能和伤害他人。因此,请在了解微表情前先准备一个善良的念头。第一章1/25秒的闪烁——微表情跟自己的表情说“你好”试着这样做,对着一张可以看到整张脸的镜子,微笑、皱眉、撇嘴。你会发现当这些面部表情逐一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情绪。也就是说,你微笑的时候并不代表你高兴,你皱眉的时候

3、并不意味着你在生气或发愁,你撇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排斥或不屑的情愫。你完全可以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可如果你就此得出情绪和表情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那就大错特错。你可以肯定地说,有表情的时候不见得出现了相应的情绪。但是有真情绪的时候,你必须承认会有表情的出现。但为什么有些人脸上是一套,心里又是一套,别人却察觉不出来?那是因为大多数人分辨不出表情的真假。在一系列社交准则的迫使下,人人都会戴着一张面具生活。比如见到不喜欢的人,却又迫于各种压力不能得罪对方,那么心里再厌恶,也会微笑。比如明明很愤怒,却不能在公开场合发泄,只能装作冷静。除了社交准则的压力之外,有些人戴着面具是为了

4、掩饰自己的谎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面部表情都只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想让别人知道的,另一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那么什么是真表情?什么是假表情?简单来说,真表情是人的无意识反应,比如听到好消息时的喜上眉梢,是不受控制和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这是真表情。相反,假表情是刻意伪装的表情,是有意识反应,比如孩子渴望得到某个玩具而对父母露出的笑容。不管是真表情还是假表情,基础情绪都是一致的,有快乐、愤怒、悲伤、厌恶、惊讶、恐惧、轻蔑等。在很多时候,这些情绪不是单一出现的,比如愤怒和厌恶同时出现,惊讶和恐惧同时出现。这就造成面部表情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不仅如此,情绪程度的递进或递减也会

5、导致面部表情的不同。比如从快乐到悲伤,比如从不耐烦到暴跳如雷。假表情和真表情最大的不同,就是情绪和表情的不一致。比如你在很快乐的时候听到好友的诉苦,就必然要换上与朋友情绪相符的遗憾表情。其实有意识控制自己表情的能力,不是长大后才学会的。在我们还是幼儿的时候,就会经常听到父母这样的教诲:“别人跟你打招呼时,你要微笑回应,这是礼貌”、“别人送你东西的时候,要表现出开心”、“别总板着一张脸,这让人不舒服”。久而久之,学习控制表情和掩饰真实情绪就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处世准则,这被称为表现准则(displayrule)。抛开表现准则给表情带来的复杂性,单是表情本身就有数千

6、个种类,有的表情甚至没有相应的词语可描述。再加上表情程度的不同,同时出现数量的不同,或者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都让人类在辨别表情真假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束手无策,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总结出一套“最具诱惑的面部线索”,也就是微表情。通过微表情,人们可以更加细腻地读出表情的真实性。这项分析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被FBI采用,并一直沿用至今。微表情:最具诱惑的面部线索微表情(micro-expression)存在的时间只有1/25秒,它破坏了原本情绪应有的完整性,在短时间内换以另外一种表情。因为持续时间太短,所以很难用肉眼捕捉

7、发现,不过它却是面部表情最容易露出马脚的线索。要对微表情的发现追根溯源,就不得不提到保罗·艾克曼的实验。在20世纪80年代末,保罗对一位精神疾病的女患者进行跟踪研究。女患者在住院后不久向医生提出出院申请,她表示自己已经走出了情绪的阴霾,渴望重新回到家庭生活。保罗对她进行了一次访谈,并用摄像机录下了整个访谈过程。访谈结束后,保罗在观察室仔细研究录像,他发现女患者除了几个轻微的肢体动作外,还有一个转瞬即逝的表情。他将录像放慢,重新观察那个瞬间消失的表情。从画面上可以清楚看到,女患者曾有过一个极其短暂的忧郁表情,很快就被笑脸覆盖了。这个表情从出现到消失,大概只有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