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ID:34116378

大小:285.2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_第1页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_第2页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_第3页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_第4页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管理世界》(月刊)2006年第8期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钱忠好曲福田摘要:本文运用科斯的分析思路对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制度解析。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利润对当事人制度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农地股份合作制效率损失的制度规则之源基础上,作者指出,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源于当事人对外部利润的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创新一致同意,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规则的不完善导致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效率损失,农地股份合作制生成、发展或衰败源于外部利润和效率损失之间的对比。要推动农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其外部利

2、润、减少效率损失。关键词: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利润效率损失一、前言近年来,农地股份合作制日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部就曾选择广东南海等地进行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改革试验,90年代后,这一制度安排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一些理论研究人员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造、是又一次的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李英杰,1999),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蒋励,1994)。尽管农地股份合作制已在

3、实践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迄今为止,人们仍未对其性质形成一致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股份合作制的实质是合作制(杨坚白,1994;陈和均,1993),是在经典的合作制中引入了股份制的某些做法,是对经典合作制的继承和发展(尹云松,1995),它满足了部分农民公平与效率的双重追求(于宗亮等,2004),实现了劳动的联合和资本的联合(冯开文,2003)。傅晨认为,从经典的角度看,目前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既不是股份制,又不是合作制,而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融合,其“非驴非马”的发展特色正是它的制度魅力所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4、(傅晨,2001)。巫继学(2005)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土地私有制;王琢指出,农地股份合作制突破了现行农地制度的束缚,初步形成农民土地产权和股份合作法人产权的双层土地产权结构(王琢,1994)。章政(2005)认为,在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安排下,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降低了产权界定的技术难度,节省了管理费用,便于实现土地实物形态上的合并。刘承礼(2003)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共有所有权与封闭治理导致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其发展趋势是股份制。理论界对农地股份合作制变迁的诱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土地股份合

5、作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具有信息成本较高而磨擦成本相对较小的制度特质(冯开文,2003)。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由于其具有更强的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与农民群众一起扮演着谋取潜在利润的第一行动集团的角色(傅晨,2003)。郭铁民等(2001)认为,较为发达的非农产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农户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集体经*本文是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曲福田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4JZD00

6、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研究过程中曾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守英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姚洋教授、周其仁教授等的帮助,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的诸位同仁曾对研究报告初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特此致谢。-47-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中国公共管理论坛济组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等是农地股份合作制在利润的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创新一致同意。第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得以发生的重要原因。钱忠好三部分,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效率损失的制度规则(1999)认为,尽管从总体上讲,与现行农地集体

7、所根源。研究者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规则的不有制的产权安排相比,农地股份合作制在某些方面完善导致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效率损失。第四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仍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分,简要的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含义。而且由于我国现阶段客观条件的限制,农地股份合二、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作制产权的可实行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不宜在利润与同意一致性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并且,由于现行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安排剥夺了社区成员的自由退出权,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已为我们揭示出,制使得成员无法“用脚表决”,而对合作社而言,成员度创新

8、是当事人对外部利润的响应。诺思和温格斯的退出权对于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林毅夫,1994;特曾指出,某一微小事件的发生将促成新的制度安盛洪,2003)。排的出现(NorthandWeingast,1989)。同样,在家庭现有研究尽管对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制度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产生的农地股份合作制,作创新的积极作用等进行了探讨,但却无法对下列现为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也是经济当事人响应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