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

ID:34123229

大小:55.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_第1页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_第2页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_第3页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本文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两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

2、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求提高其有效性。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一)设计问题要循序渐进、难易要适度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果问题指向不明,学生又会无法讨论。但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就会使合作学

3、习流于形式。只有循序渐进、难易要适度,才能激发出学生合作的潜力,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算式:178-83-17=178-(83+17)、362-72-28=362-(72+28)、988-88-150=988-(88+150)……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仔细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你能否用文字或字母、符号表示所发现的规律。通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就能把什么是减法性质、如何用字母表示减法性质、减法性质有什么用等内容弄明白了。(二)

4、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教师在设计讨论的问题时,要考虑到这些问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激励学生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几和第几”时,可以出示排队买票情景图,并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吗?1.从左至右,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手里拿着包的女孩排在第几?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4”指的是几个人?前两个问题是比

5、较基本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键,既明确了“第几”的含义,又辨析了“几”和“第几”区别,加深对二者含义的理解。这样的设计,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三)设计激发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

6、/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地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二、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一)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学

7、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分数比较大小的例子,教师在黑板上板演二组例子:1/2>1/3,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