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ID:34124839

大小:5.19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9-03-03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_第1页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_第2页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_第3页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_第4页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研究生姓名高红伟指导教师姓名杨世林、陈道峰、李笑然、许琼明专业名称药物化学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中文摘要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中文摘要补体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在消灭外来微生物、维持机体的平衡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该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目前对此类疾病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临床上急需高效、低毒、专一的新型补体抑制剂。直接从天然产物

2、中研究开发补体抑制剂的成本低,并且大多数活性成分作为天然产物的一部分可以直接被机体消化吸收。为了从天然产物中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补体抑制剂,本文从具有体外抗补体活性的中药三脉紫菀和人参入手,确定了中药三脉紫菀的抗补体活性部位,明确了三脉紫菀与人参抗补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对三脉紫菀的抗补体活性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与人参总皂苷进行了初步的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活性导向分离的方法从三脉紫菀乙酸乙酯部位分到24个化合物;人参皂苷分离到12个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抗补体活性的研究,并且对人参皂苷进行了靶点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抗补体活性

3、药材的筛选以及抗补体活性部位的确定采用体外细胞溶血法分别考察了8种药材抗补体活性,从中筛选出三脉紫菀对补体经典途经有较强抑制作用,其95%的乙醇提取液的CH50小于0.02mg/ml。并且考察了三脉紫菀各个部位的抗补体活性。结果发现三脉紫菀石油醚(CH50=0.007mg/ml)和乙酸乙酯部位(CH50=0.140mg/ml)活性较好,而正丁醇部位与水提物部位没有活性。人参总皂苷的抗补体的活性(CH50=0.34mg/ml)也比较好。2.三脉紫菀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研究从三脉紫菀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到了2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4

4、个,他们分别为:β-谷甾醇(ZW-1),胡萝卜苷(ZW-2),小麦黄素(ZW-3),大黄素甲醚(ZW-4),大黄素(ZW-5),齐墩果酸(ZW-6),木犀草素(ZW-7),咖啡酸(ZW-8),槲皮素(ZW-9),没食子酸(ZW-10),山萘酚(ZW-11),3',4'-二甲氧基黄酮(ZW-12),3,5,7,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ZW-13),山奈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ZW-1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ZW-15),山萘酚-3-O-α-L-鼠李糖苷(ZW-16),伞形I中文摘要三脉紫菀和人参抗补

5、体活性成分研究花内酯(ZW-1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ZW-18),山奈素-3-O-β-D-葡萄糖(ZW-19),山奈酚-3-O-β-D-葡萄糖(ZW-20),山奈酚-7-O-β-D-葡萄糖(ZW-21),山奈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ZW-22),山奈素-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ZW-23),芦丁(ZW-24)。对化合物ZW-3~ZW-24进行了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活性测试,发现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将化合物齐墩果酸(ZW-6)与槲皮素(ZW-9)进行靶点研究,

6、结果表明齐墩果酸(ZW-6)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5和C9组分,槲皮素(ZW-9)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2,C3,C5,C9.3.人参总皂苷得抗补体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研究从人参总皂苷中共分离12个化合物,他们分别是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3,三七皂苷NR4,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d,3-O-β-D-glucopyranosly-olean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slyeaster,3-O-α-L-arabinofuranosyl-(2→1

7、)-α-L-rhamnopyranosyl-(3→1)-β-D-glucopyranosyl-(4→1)-β-D-glucopyranosyl-oleanane-28-β-D-glucopyranosyl-(6→1)-β-D-glucopyranosylester,3-O-α-L-arabinofuranosyl-(2→1)-α-L-rhamnopyranosyl-[(4→1)-β-D-glucopyranosyl]-(3→1)-β-D-glucopyranosyl-oleanane28-β-D-glucopyranosyl-(6→1

8、)-β-D-glucopyranosyleste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抗补体活性以及化合物2,5,12进行靶点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2作用靶点是C1,C2,C4,C5组分。5作用靶点是C1,C2,C3,C4组分。12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