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ID:34132000

大小:14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4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_第1页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_第2页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_第3页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_第4页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1.1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以外的恒星世界太阳系其它七大行星地月系地球月球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背会)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自身条件: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厚薄适中的大气;适宜的日地距离使得地球存在适宜的温度;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背会)对气候: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字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电离层: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的影响或中断对磁场: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

2、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1.3对宇宙资源的开发包括对宇宙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太空垃圾的清楚方法: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上去;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以减少空间大件垃圾。1.4地球自传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表面的角速度相等,南北极点既没有角速度,也没有线速度。公转:在1月初公转到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到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在绕日公转时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做回归运动,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

3、日5时48分46秒。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夏至,向南运动直射赤道时为秋分,到达南半球最南时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向北再次直射赤道时为秋分。(背会)中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地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夜长短(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冬至12.22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极夜极昼春分3.21赤道昼夜等长//夏至6.22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极昼极夜秋分9.23赤道

4、昼夜等长//冬至12.22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极夜极昼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的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反之。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时最大;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纬度变化:自太阳直射纬度向南北两极减小黄赤交角的变化与温度带的变化:热带、寒带的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变化成正相关。日照图的判读:1.节气的判读: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然后根据极昼、极夜情况判断冬至或夏至;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必为二分日。

5、2.经线地方时的判读:方法一: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必为6点或18点(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目的找到这个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方法二: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点,根据经度差值算地方时;3.太阳直射点的判断:直射纬线和正午十二时经线的交点第二单元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组成及作用:(背会)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大气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

6、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另外大气必须得上升运动。大气的垂直分布: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对流层特点?平流层特点?高层大气:存在一个电离层2.2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多云的白天,温度不会很高;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的散射。大气逆辐射是大气保温作用的直接原因,多云的夜晚,温度较晴天温度高是因为大气的逆辐射作用,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阴天的日较差大2.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这造成了大气最简单的运

7、动形式--------热力环流。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凹陷为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等压面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与等压线垂直,指向低压。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指向低压。2.4背会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2.16和2.17每天看一遍!一月份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以及七月份分别在大陆和大洋形成了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关于季风的成因,下面的表格

8、理解记住地区季节风向成因东亚冬季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冬季东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