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

ID:34135571

大小:1.2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03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_第1页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_第2页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_第3页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_第4页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年卷)专题四“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世界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是中华民族认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拓展海陆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要技术与工程支撑,是中国丰富灿烂的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与世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塑和发展“海上丝路”文化,共同建构海洋和平、海洋合作、海洋和谐世界的历史与文化基础。因此,整体梳理和认知中国历史上的造船与航海

2、技术创造、发明及其对世界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贡献,复原这一历史辉煌,才能认同这一历史辉煌,从而坚定传承这一历史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的盛事,把中国传统造船技术推进到空前的繁盛时期。以郑和宝船队为代表,中国造船业体现出船型巨大、设备完善,航海组织严密的特点。明初造船业和航海业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打造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家航海木帆船队。郑和船队的大小船舶统称为宝船,其中郑和所乘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①,立九桅,②张①(明)费信:《星槎胜览》,冯承钧校注本“占城国”注引明钞说

3、集本《瀛涯胜览》,中华书局,1954。②(明)罗懋登:《三宝太监下西洋记》,石仁和校点本,三秦出版社,1996。080专题四“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十二帆。①“体势巍然,巨无与比,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②。据推算,郑和宝船长136?84米,宽55?98米。所有的明代相关文献对此记载凿凿,如《明史·郑和传》、明谈迁编年体明史《国榷》、明马欢《瀛涯胜览》、《三宝征彝集》、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明罗懋登小说《西洋记》和《郑和家谱》,所记郑和下西洋最

4、大宝船的尺度均为长四十四丈或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郑和航海船队所用船只有大小若干等级,除郑和所乘宝船外,还有“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③,立八桅;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七桅;座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六桅;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五桅④;等等。郑和宝船如此巨大,令许多现代造船工程专家、历史研究者不敢相信,认为不仅在明代,即使在当今高科技的时代也是建造不出来的;古今中外没有过那么大的木帆船。⑤因而制作郑和宝船模型,往往取“中等宝船”为原型。史书所记郑和宝船的尺寸可信吗?换言之,明初能否造出长达四十四丈四尺的大船来

5、吗?这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造船、航海历史的整体认知和中国海洋文化历史遗产的整体评价。二中国先民的早期舟船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包括海上作业、跨海交通,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工具———船。中国自古造船技术发达,许多船型体大、坚固、稳牢,适应性强,应用广泛,建造和使用量大,许多方面在世界上长期具领先地位,被视为世界发明,并将信仰、审美等丰富的精神文化附着其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是船的国度,航海的国度。这从我国大量的新石器时期船桨、独木舟、船的考古发现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①(明)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条。②(明)巩珍

6、:《西洋番国志》自序,向达校注本,中华书局,1961。③(明)费信:《星槎胜览》,中华书局,1954。④(明)罗懋登:《三宝太监下西洋记》,三秦出版社,1996⑤王戎笙:《郑和下西洋的迷雾:谁销毁了那支庞大的“特混舰队”?》,载王兆成主编《历史学家茶座》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81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年卷)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并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走向海洋,为中国后世的航海业的发达奠定了基础。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独木舟是2002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据北京

7、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实验室C14测定,跨湖桥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8000年,①早于浙江境内著名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的一个重要发现。2001年,跨湖桥遗址被列入了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了一处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居民遗址,加上以后多次发掘,一共发现了八支木桨和两件舟形陶器。这些用整块硬木为材料加工而成的船桨,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桨。舟形陶器均为夹碳黑陶,无论是出于什么功用目的,毕竟是用工艺艺术的手法,展示了河姆渡文化时期的独木舟形态

8、。②这说明,舟,已经成为实用工艺用品的造型之一。同一历史时期的发现还有很多,如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毛子沟一带发现的独木舟。当时是我国所见最早的舟,舟长3?9米,舟身平面近长方形,底纵剖面呈弧形,是用一段原木刳成,有三舱。舟前翘后重,舱壁外鼓,设计结构合理,已脱离了独木舟的原始形态。③船的出现,学界一般认为不会晚于夏代。据《竹书纪年》载帝相二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