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通信电路

射频通信电路

ID:34136551

大小:891.79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3-03

射频通信电路_第1页
射频通信电路_第2页
射频通信电路_第3页
射频通信电路_第4页
射频通信电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射频通信电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射频通信电路(第二版)陈邦媛编著北京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射频通信电路各模块的基本原理、设计特点以及在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全书分为射频电路设计基础知识、调制与解调机理、收发信机结构和收发信机射频部分各模块电路设计四大部分,其中模块电路包括小信号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调制解调器、振荡器、锁相及频率合成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及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电子线路(Ⅱ)即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射频通信电路桙陈邦媛编著.—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普通高

2、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703017285X Ⅰ射…Ⅱ陈…Ⅲ射频电路电路设计高等学校教材ⅣTN710.0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51731号责任编辑:匡敏余江桙责任校对:赵桂芬责任印制:张克忠桙封面设计:陈敬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sciencep.com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02年8月第一版开本:B5(720×1000)2006年7月第二版印张:342006年7月第七次印刷字数:649000印数:19001—23500定价: 37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

3、责调换枙路通枛)第二版前言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经过了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射频通信技术,有必要对其做一些增补和修改。枟射频通信电路(第二版)枠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添了第十一章自动增益控制,因为这部分内容是通信电路,特别是移动通信电路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该章主要介绍反馈型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技术以及系统实例。按增补内容的多少,依次为:第十章对E类放大器重新进行了改写,突出构成电路的思路及物理概念,更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第八章锁相与频率合成增添了例题,修改并区分了几个符号,使概念更加严谨;第五章编排顺序有所变动,将S参

4、数移后并用小字(小五号)形式给出,这样使电路设计的两种方法(用晶体管物理模型法和用网络参数法)更鲜明,更利于教和学;其余各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补和修改,以使概念更明确,分析更清晰。总之,我们希望本书第二版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更适合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作者2006年4月第一版前言近20年来以蜂窝移动通信为龙头的无线应用技术,包括PCS电话、无线局域网(WLAN)、全球定位系统(GPS)、直播电视服务(DBS)、本地多点分布系统(LMDS)和射频识别系统(RFID)等在内,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射频设计在整个无线应用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目前各高等院校

5、的通信电子类本科专业都已把高频电路或通信电路作为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书以无线移动通信中的射频系统为应用背景,提出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要求,同时从设计观点出发论述各项性能指标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举出许多实例加以说明。按照这一思路,在内容编排上,首先介绍射频系统中最基础的选频回路、阻抗变换以及噪声和非线性概念;然后讲述射频系统的体系结构并从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引导出对于射频电路的性能指标要求,而后对每个单元电路逐个介绍并给出设计实例。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理解概念、实现功能为主。在讲述器件和电路特点时,重点介绍它们的机理,强调概念的应用,功能的实现,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

6、推导。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紧密围绕通信系统。在讲述电路设计原理时,尽可能地介绍目前在这方面的集成电路器件并分析它们的原理;在应用模块电路中强调器件的指标、各功能模块间的连接和匹配,从而使读者不仅知道原理而且学会正确使用器件。三是强调指标。与数字电路不同,衡量模拟电路的好坏不仅是功能,更重要的是指标。围绕每一种功能电路,我们在讲述电路原理的同时也讲述衡量它的指标和影响性能指标的参数及改进性能指标的方法。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选频回路与阻抗变换;第二章介绍噪声与非线性失真;第三章介绍调制和解调;第四章介绍发送、接收机结构;第五章介绍低噪声放大器;第六章介绍混频器;第七章介绍

7、振荡器;第八章介绍锁相与频率合成技术;第九章介绍调制与解调电路;第十章介绍高频功率放大器。本书内容丰富,部分内容要求稍高,在书中用小号字体印出。作者要特别感谢原国家教委工科电子线路教学指导小组组长,东南大学谢嘉奎教授,他几乎逐字逐句地审阅了本书全部内容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者要感谢浙江大学荆仁杰教授、何小艇教授、童乃文教授和仇佩亮教授,他们支持本书的写作,并各自审阅了本书的部分内容,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iv·射频通信电路限于作者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