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

ID:34144398

大小:316.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_第1页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_第2页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_第3页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_第4页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6期应用气象学报Vol.19,No.62008年12月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ICALSCIENCEDecember20083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的初步结果周凌Ì刘立新张晓春张芳姚波温民许林方双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CO2和CH4是《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主要温室气体。自1990年以来的长期观测表明,我国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大气CO2和CH4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他一些本底站的同期观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观测数据已成为WMO全球温

2、室气体公报及国内外有关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4个区域本底站过去一年来的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大气CO2和CH4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瓦里关站的观测值,表明4个区域站大气CO2和CH4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迄今为止,国内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长期观测或短期科研,各具优势和特点,但力量相对分散、观测站稀少、侧重点和目标各异。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时空变化,了解不同区域大气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的程度,亟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尽快推进我国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网络化观测分析

3、和源汇反演模式系统建设,进而测算、验证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影响,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温室气体;大气本底浓度;网络化观测;时空变化;地区间差异分部门、分行业调查经济活动,采用排放源清单方法引言“自下而上”估算;二是用地面、飞机、高塔、航船、卫星等平台的观测资料,结合大气输送反演模式“自上温室气体浓度水平是历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324]而下”进行推算。两种方法互为补充、验证,可准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重要内容,温室气体减排确测算不同区域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规律及排放、吸也是《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收状况,分析评估各区域之间的输送和相互影响。[1]核心问题。2007年6月4日,我国政府颁布了《中CO2和CH4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依据现有条件,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印尼巴我国惟有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具有大气CO2和[526]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尤为关注2012年《京都CH4长期监测能力,其他各关键区域的长期、定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之后各国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我点、联网观测尚未系统开展,目前主要采用“自下而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引用的上”方法估算排放量。而美、加、日、欧盟等

5、发达国家全球温室气体浓度资料主要来自世界气象组织已开始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WMO)全球大气观测网(GAW)。GAW由60多法。尤其到2008年,美国和日本拟分别发射温室气个国家的200多个本底站组成(其中包括24个全球体观测卫星,配合地基校正,就能实时估算各国温室本底站),但这些站点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发达国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因此,加快建设[2]家站点较多,亚洲内陆地区站点尤为稀缺。目前,我国温室气体网络化观测分析及其源汇反演模式系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估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方法,一是统,全面掌握我国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及地区间的差3科

6、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区域气候变化的监测、模拟和影响研究”(2005DFA20940)、科技部项目(2007DFA20650,2006CB403701,2005DKA1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5078)、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721)和风云卫星遥感开发与应用项目(FiDAF21207)共同资助。2008202218收到,2008203206收到再改稿。642应用气象学报19卷异和相互影响,客观、准确地测算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室气体世界资料中心(WDCGG)报送数据,定期报动态变化,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内政、外交提供决送大气CO

7、2和CH4浓度数据的站点分别达到158[2]策支持极为迫切。个和141个。中国气象局自1995年起参加温室气体全球巡回比对测量,并代表我国积极参与WD21国内相关部门的优势和特点CGG、质量保证2科学活动中心(QA/SAC)、世界标定中心(WCC)等的一系列活动,定期提交温室气体[6]我国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的观测起步较晚。20本底观测中国国家报告。青海瓦里关全球本底站世纪80年代在甘肃民勤沙漠对大气CO2和CH4大气CO2和CH4观测资料已进入WDCGG和全球[7][12213]浓度进行了短期测量;90年代以来一些背景点监同化数据库,应用于WMO全球温室气体

8、公测结果初步反映出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本报,成为国际上有关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