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

ID:34148579

大小:434.0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03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_第1页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_第2页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_第3页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_第4页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卓越考研-清华大学法理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理学讲义引论(一)自我介绍部分(略)(二)授课内容及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按照近些年考题的分布和规律,主要介绍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交叉介绍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法学分支,包括德沃金的权利法学和罗尔斯的正义法学。本课程共6天,每日上午4个小时,共24个小时。每节课余半个小时作为课堂交流环节。——可伸缩调节通过授课,试图达到如下目的:1、对西方法理学的发展历程有概括的了解和掌握2、大致了解清华法学院几位老师的主要观点和命题特点,为应考打下良好基础3、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争取在基本得分的基础

2、上得到加成分数4、丰富法理学的理论知识,也对法学体系的完善有好处(三)试题分析1、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2、因出卷老师的不同而各有风格(许章润、高鸿钧、高其才、王晨光、赵晓力、江山)【“中西合璧”式、“中规中矩”式、“摸不着头脑”式】——切忌意识形态化的语言3、相对而言是越来越难了(从名词解释到简答和论述、从直接考察到间接考察)4、对某些个别知识点的反复考察(法律原则、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5、个人发挥类的题目逐渐占有一定比例(论述题目占有很大分值、2006年甚至出现了小短文形式、对考生平时法理学功底的考察也日益明显)6

3、、三大趋势:A、论述与论证化的方向(论述题目比重会上升)B、功夫在卷外(内容大多是教材外或者教材只有部分答案的,更凸显出考生的知识积淀)C、中西结合的方向(不仅是中西现代的结合,还有中国古代的内容)例:法与法律(中国古代、现代;西方:法——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行为规则。)试图风格的转变说明出题越来越科学和成熟,有利也有弊。(利弊分析)(四)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法律(包括法律本身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主要是法律的形式、渊源、效力等,包括法律的实施、运作和移植等一系列问题)——基本的研究

4、对象2、法现象(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研究价值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现象,包括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政治学等分支)——拓展的研究对象3、法哲学严格意义上讲,法哲学应当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哲学在具体学科门类中的体现。作为哲学,所研究和思考的都是对世界和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也正是由于哲学的这种特质,作为一个分支,法哲学所研究和思考的是在法律领域内具有基础性和基本性的重大,也由此获得了其在法学领域内的指导地位。A、颁布物权法:法律领域内的影响;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牵扯;而其最终落脚点在于平等问题,私法领域内的平等保护问题B、物权法中的典权问题:

5、关于典权的形式、效力、渊源、从何而来等;历史传统和社会现象对于法律的影响;在哲学意义上,这是一个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沉重话题,具体到法哲学,对于法律传统的争论由来已久(四)法理学的意义(略)学习法律的学生不应当到了毕业的时候,还不太明了我们是如何达到此处的。——约翰·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专题一:概论一、枢纽时代大凡讨论西方法律以至于西方文明,人们都往往愿意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就像国人愿意追溯至春秋战国一样。事实上,那个时代离我们已经过于遥远,以至于看上去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然而西人和我们都愿意说,我们是从那个时代走

6、来的。对于枢纽时代的解释与再解释,往往成为一种文化乃至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枢纽时代的地位和意义,不仅在于其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为百世传看的经典著作,也不仅在于其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终于选择了这样或者未选择那样的发展方向,也不仅在于那个时代的文化成果和精神气质作为民族的记忆而为文明奠基,重要的是在于后世围绕枢纽时代的遗产,在对自然、世界、人生的一遍又一遍的追问中不断推进文化的进步,以及由此而逐渐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对于西人、西方世界,一切文明的回忆都始自于爱琴海岸那个小小的城邦。二、古希腊时期的主要思想者1、如同每个民族和文明

7、在其幼年时代一样,在对抗神秘和不可预知力量的过程中,宗教往往是最先产生的智力成果。在古希腊的早期阶段,法律和宗教是合一的,基于信仰的宗教行为往往作为法律而起到约束作用。2、在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古老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彻底的批判,这是由于哲学与宗教开始分离而带来的深刻变化。人们渐渐地不再把法律看作是恒定不可改变的神授命令,而认为它完全可以是一种人为创造的东西,为权益和便利而制定,并且可以根据人的意志而更改。推动这种“价值观转变”的,就是为后世称为“诡辩论者”的智者。3、众所周知,苏格拉底是著名的诡辩论者,尽管他谨慎的评价“诡辩论者颠倒了

8、真理的含义,他们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对共和国的社会福利和和谐构成了一种威胁”。苏格拉底试图克服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建立一套在客观上得到证明的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实质性的伦理体系,但他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