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

ID:34151415

大小:2.10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3-04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_第1页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_第2页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_第3页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_第4页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td-scdma系统的rrm算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邮I乜人学颀l:研究生学位论文UEUTRANUserEqujpment用户设备UnjversalTeⅡcstriaIRadjo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AccessNe撇k锄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申

2、请学位论本人签名: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闩期:盈孓盟生L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问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邮电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一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

3、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本人签名:能煎目同期:盗塑2.女生坚导师签名:;;筝_七碱R期:——己西亏。卑·≥一北京邮『乜人学颂Jj研究生学位论文1.1引言第一章绪论在通信发展历史上,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特别是近20年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及更新换代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因为,只有移动通信才能满足人们同益增长的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白J与其它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目Ij{『使用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能够基本满足人们信息

4、交流的需要。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料,1999年,移动通信产品在通信设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就已超过50%。近几年,该比例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的发展速度,手机用户连续十年以超高速增长,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4.5亿,并且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手持机的迅速普及将驱动通信向个人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用户数以翻番的速度膨胀又带来了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移动多媒体和高速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设计和建设一种新的网络以提供更宽的工作频带、支持更加灵活的多种类业务(高速率数据、多媒体及对称

5、或非对称业务等),并使移动终端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删进行漫游。由于市场的驱动促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概念应运而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所组成,将形成一个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各种用户密度,支持高速移动环境,提供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最高速率可达2Mbps)的先进移动通信网,基本实现个人通信的要求。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无线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关键技术被提出,成为衡量一个标准是否可行,系统服务质量优劣,是否被运营商所接纳的重要性能指标。

6、无线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带宽的条件下,为网络内无线用户终端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其基本出发点是在网络话务量不均匀、信道因衰落和干扰而起伏变化等情况下,灵活分配和动态调整无线传输部分和网络的可用资源,尽量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防止网络阻塞和保持尽可能小的信令负荷。本文选择了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研究,对其中的接纳控制算法和动态信道分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北京邮l乜人学颀Ij研究生学位论文1.2论文的研究背景1.2.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2.1.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确立早在

7、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概念,同时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TG8/1进行研究,当时称为未来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关于FPLMTS的研究工作在1996年后取得了迅速的进展,首先r11J于1996年确定了正式名称:IMT-2000(国际移动通信一2000)【lJ’其含义为该系统预期在2000年左右投入使用,工作于2000MHz频带,最高传输数据速率为2000kbps。IMT一2000的技术选取中最关键的是无线传输技术(RTT)。无线传输技术(RTT)主要包括多址技术、调制解

8、调技术、信道编解码与交织、双工技术、信道结构和复用、帧结构、RF信道参数等。ITu于1997年制定了M.1225f11建议,对IMT_2000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最低要求,并面向世界范围征求RTT建议。ITU要求IMT-2000RTT必须满足以下三种环境的要求12lo即: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144kbj佻;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虽高速率达384kbi临;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bi怕。另外,rr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