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ID:34163714

大小:2.64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3-03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_第1页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_第2页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_第3页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_第4页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tudiesonResistanceofDifferentPepperVarietiestoBemisiatabaci(Gennadius)andIts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MechanismAThesisSubmittedasPartialFulfillmem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withMajorinAgricultureEntomology&PestControlInYangzhouUniversityCandidate:WuLinSuper

2、visor:ProfessorZhuShu--deMay2013CollegeofHorticultureandPlantProtection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China吴琳: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中文摘要烟粉虱(Bemisiatabaci(Germadius))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害虫,为害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及棉花等作物。目前对烟粉虱的控制多依赖化学农药,对抗性品种的研究和应用报道很少。本文选择了18个辣椒品种,研究了烟粉虱对不同辣椒品种的选择性及烟粉虱

3、为害前后不同辣椒品种生化物质的变化,为探明辣椒对烟粉虱的生理生化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生产上选育和推广辣椒抗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本文选择了18种个辣椒品种,研究烟粉虱对不同辣椒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不同辣椒品种的选择性有显著差异。接虫后24h,烟粉虱成虫量在早杂二号、大禹牛角王、辛香8号、港上红尖椒上较多,分别是88.21、86.95、73.8、70.96头/株,在新一代三鹰椒、中椒7号、新研988椒王以及苏椒5号上较少,分别为19.79、14.5、13.16、6.94头/株。接虫后72

4、h,成虫对不同辣椒品种的趋性与24h一致。2、研究了烟粉虱在不同辣椒品种上的产卵量、发育历期和成活率。结果表明:接虫后72h,烟粉虱在港上红尖椒上的产卵量最多,达到700.12粒/株,较少的是新一代三鹰椒、中椒7号、新研988椒王和苏椒5号,分别为112.62、111.35、84.55和67.18粒/株。烟粉虱在不同辣椒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烟粉虱对不同辣椒品种的适生性也有显著差异。烟粉虱在苏椒5号上若虫期最长,为19.72d,在提纯8898线椒上若虫期最短,为13.12d,两者相差6.6d。烟粉虱的存活率在提纯8898线

5、椒上最高,达到66.67%,在新一代三鹰椒上最低,仅为32.21%,两者相差34.46%。3、根据烟粉虱对不同辣椒品种的选择性和适生性,选出6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品种:抗性品种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中等抗性品种萧新九号、湘辛三号,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研究辣椒对烟粉虱为害的生理生化抗性机制。烟粉虱为害后不同辣椒品种的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发生显著变化。叶绿素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后9d,抗性品种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56.1%和19.47%,中等抗性品种萧新九号、湘辛三号增加了13.5%、0.65

6、%,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增加了2.4%、7.07%。可溶性糖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后9d,抗性品种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中等抗性品种萧新九号、湘辛三号的增幅次之,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增幅最小。游离脯氨酸测定结果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明抗性品种苏椒5号和新研988椒王、中等抗性品种萧新九号和湘辛三号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Vc含量变化在感抗品种间则没有明显的规律。4、研究了烟粉虱为害后,诱导辣椒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

7、)活性以及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SOD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后,各辣椒品种的SOD活性较对照均增加,为害后3d,抗性品种苏椒5号和新研988椒王的SOD活性增长率较中等抗性品种萧新九号、湘辛三号和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SOD活性增长率高。POD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为害后,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萧新九号、湘辛三号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感虫品种港上红尖椒、大禹牛角王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且苏椒5号、新研988椒王的POD活性增幅较大。不同辣椒品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受到烟粉虱为害后均有所变化,但

8、规律不明显。关键词:烟粉虱;辣椒品种;选择性;抗性机制吴琳:不同辣椒品种对烟粉虱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AbstractBemisiatabaci(Gennadius)isaworldwideinsectpest.Itdamage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