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

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

ID:34165450

大小:71.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_第1页
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_第2页
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_第3页
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现代诗歌文学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创造社”。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认为“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诗集:《死的诱惑》《星空》《女神》杜运燮,1915-2002他与穆旦、袁可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人因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歌界具有较大的影响。《诗四十首》(1946)、《九叶集》九叶诗派:他

2、们关注当时的社会时代中人民的希望和追求,关注人对社会命运的感受。突破传统的主观抒情方式,追求现实哲理,象征性。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创作:《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穆旦诗文集》(1996);  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1954)、《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穆旦译文集》(2005)。邹荻帆(1917—1995),他是抗战开始后出现的“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3、湖北天门人。他的主要诗集有《在天门》(1937年)、《木厂》(1938年)、《尘土集》(1937年)、《雪与村庄》(1941年)、《青空与林》(1943年)和讽刺诗集《噩梦备忘录》(1948年)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解放后,有《总攻击令》《走向北方》等五六本新的诗集出版。蔡其矫(1918—2007),福建晋江人。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回声集》,同年秋至次年春跟随南海舰队从厦门到广东旅行,远至西沙群岛。1957年11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专写东海和黄海的诗集《涛声集》,不久去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挂职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考察

4、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1958年1月出版诗集《回声续集》。同年被错划为“右派”,于年底回福州,在省文联当专业作家。1979年出版《司空图〈诗品〉今译》,次年起陆续出版诗集《祈求》《双虹》《生活的歌》《福建集》《醉石》《倾诉》等。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三友,号友山,家族排行家骅。后改名多,笔名一多。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及《闻一多选集》等。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主要诗学论著有《冬夜评论》《〈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之地方色彩》《时代的鼓手》《诗人的蛮横》《诗的格律》《律诗的研究》等,在新

5、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索)、《扬鞭集》及《半农杂文》。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痖弦,1932年生,原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54年与洛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5年任幼狮文

6、化公司期刊总编辑。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等。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主要代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等人在北京成立沉钟社。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

7、行集》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196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任所长,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已出版《冯至诗选》。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但总体上看,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

8、,重庆万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