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

ID:34179292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_第1页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_第2页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_第3页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_第4页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一一审美体验作者:福建省永安一中李艺明有这两个例子:一是汉乐府著名的《陌上桑》中有这样的记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捋胡子)髭(zī嘴上边的胡子)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巾肖头。耕者忘其黎,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面对罗敷这样一位美貌的女子,“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样几个审美主体都有着不同的美感体验。“行者”停下了匆匆前进的脚步,放下担子欣赏,一边梳理着自己的胡须,一边赞叹罗敷的美貌;“少年”见到罗敷则急忙脱帽整理衣冠,以期在罗敷

2、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耕者”、“锄者”也都下意识地停止了手中的劳作,以至于晚归后因为没有完成劳动任务而相互理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特定的心境、身份地位对罗敷的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内心之中则体验到了“罗敷”这一审美客体所带来的美的震撼力。可见无论对于创作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还是单纯欣赏艺术品的欣赏者来说审美体验是一种共通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精神附着在客体之中,体验“美”所带来的愉悦感。二是黑格尔在《美学》中曾经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

3、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小男孩的这一举动也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曾出现过。当平静的水面因石子的打击而出现一圈一圈不断向外扩散的涟漪的时候,小男孩会为自己的这一举动而陶醉。首先是他创造了作品,其次他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体验到了美所带给他的心理上的愉悦的感受,以至于有“惊奇”的神色。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他是人的一种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的审美机能、审美心理、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诸因素构成的一种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概念俗话

4、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对美感的体验是审美主体一种自然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界中的显现。审美体验是心理处于活动状态下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条件下,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感受与想象、理解,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美的本质的一种动态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审美主体在整个审美过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对象化的心理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动态的心理流程中,审美心理活动有着它发生、发展的运动轨迹,在不同的层次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审美体验的发生层次分为审美体验的准

5、备、审美体验的实现、审美体验的效应三个层次。美是相对人而言的。只有人类才真正懂得审美,离开了人类的活动则无所谓美或不美。人是自然界的高级动物,有着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对于一个值得关照、鉴赏、品味的具有美感的客体而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同样也要在审美活动中经历一个由生理到心理的转换。审美体验就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构成过程中的深层结构,它不同于主体从艺术活动中或对美的欣赏中所获得的一般审美感受,它更活跃、更剧烈、更深层。它以感受为基础,通过感受来实现。审美体验所感受的并不是审美客体纯粹自在的属性,而是客体所蕴含或体现的人的

6、情感内容和人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对象化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在审美体验中的重要性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被马克思称之为“人类高级属性”。想象在审美心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白石老人的一张纸上只画了几只游动的小虾,可我们却感到满纸溢水,似乎这几只虾真的在水中游动一样;我们也会从郑板桥的《墨竹图》中由竹子的高峻挺拔想到君子贫贱不能移其志的高洁品行;还有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赌物思人”,“爱屋及屋”等等,这些想象力的作用是想象之中的低级形式联想,比联想更高一级的是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们

7、有可能根据他人提供的形象化的描述包括以语言或其他物质手段所做的描述在自己意识中构成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将记忆中的储存的表象改造加工、综合,独立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符合主体理想的意象的心理活动。在审美体验中,想象占有主导地位,它使体验得以发生并完成,其中创造性想象占有更大的优势,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时的想象是和主体的情感紧密相连的,想象所创造的意象是按主体情感的自然要求而产生的,情感是想象的根本动力。例如在1937年4月德国法西斯出动了40多架飞机对西班牙文化名城格尔尼卡进行了狂轰滥炸。为此

8、绘画大师毕加索创作了著名的《格尔尼卡》。当你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你会对画面上的变形的图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调动记忆力中的对于战争中人们的苦难、百姓的流离失所等表象而进行加工、综合,让自身的情感对象化的作品中,使那些倒塌的建筑、奔跑中的痛苦、无助的人群、满地的瓦砾、鲜血、死尸等景象鲜活起来,从而体会到作者愤怒的激情,完成一种审美体验。此时的想象脱离了时空的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