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古鉴》研究

《西清古鉴》研究

ID:34186513

大小:17.12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3-03

《西清古鉴》研究_第1页
《西清古鉴》研究_第2页
《西清古鉴》研究_第3页
《西清古鉴》研究_第4页
《西清古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清古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钞呻日期:矽,净易月甲Et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2、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况-,川日期:溯>年易月yEt日期:年月日目录摘要⋯⋯⋯⋯⋯⋯⋯⋯⋯⋯⋯⋯⋯⋯⋯⋯⋯⋯⋯⋯⋯⋯⋯⋯⋯⋯⋯⋯⋯⋯⋯⋯1Abstract⋯.⋯⋯⋯.⋯.⋯.⋯⋯⋯.⋯⋯⋯⋯⋯⋯.⋯.⋯⋯⋯⋯.⋯⋯⋯....⋯⋯⋯..:!序

3、言⋯⋯⋯⋯⋯⋯⋯⋯⋯⋯⋯⋯⋯⋯⋯⋯⋯⋯⋯⋯⋯⋯⋯⋯⋯⋯⋯⋯⋯⋯⋯..3第一章:《西清古鉴》综合研究⋯⋯⋯⋯⋯⋯⋯⋯⋯⋯⋯⋯⋯⋯⋯⋯⋯⋯⋯⋯⋯13第一节定名:“西清”与“鉴古”⋯⋯⋯⋯⋯⋯⋯⋯⋯⋯⋯⋯⋯⋯⋯⋯⋯⋯⋯.13第二节作者考释⋯⋯⋯⋯⋯⋯⋯⋯⋯⋯⋯⋯⋯⋯⋯⋯⋯⋯⋯⋯⋯⋯⋯⋯⋯15第三节成书时间⋯⋯⋯⋯⋯⋯⋯⋯⋯⋯⋯⋯⋯⋯⋯⋯⋯⋯⋯⋯⋯⋯⋯⋯⋯.19第四节版本溯源⋯⋯⋯⋯⋯⋯⋯⋯⋯⋯⋯⋯⋯⋯⋯⋯⋯⋯⋯⋯⋯⋯⋯⋯⋯23l版本源流⋯⋯⋯⋯⋯⋯⋯⋯⋯⋯⋯⋯⋯⋯⋯⋯⋯⋯⋯⋯⋯⋯⋯⋯⋯⋯..232现藏情况⋯⋯

4、⋯⋯⋯⋯⋯⋯⋯⋯⋯⋯⋯⋯⋯⋯⋯⋯⋯⋯⋯⋯⋯⋯⋯⋯..31第五节“乾隆四鉴”⋯⋯⋯⋯⋯⋯⋯⋯⋯⋯⋯⋯⋯⋯⋯⋯⋯⋯⋯⋯⋯⋯⋯.32第二章:《西清古鉴》与《宣和博古图》⋯⋯⋯⋯⋯⋯⋯⋯⋯⋯⋯⋯⋯⋯⋯⋯⋯..35第一节器物、铭拓与图籍⋯⋯⋯⋯⋯⋯⋯⋯⋯⋯⋯⋯⋯⋯⋯⋯⋯⋯⋯⋯⋯.35第二节写作体例之比较⋯⋯⋯⋯⋯⋯⋯⋯⋯⋯⋯⋯⋯⋯⋯⋯⋯⋯⋯⋯⋯⋯37第三节风格与比例⋯⋯⋯⋯⋯⋯⋯⋯⋯⋯⋯⋯⋯⋯⋯⋯⋯⋯⋯⋯⋯⋯⋯⋯40余{仑⋯⋯⋯⋯⋯⋯⋯⋯⋯⋯⋯⋯⋯⋯⋯⋯⋯⋯⋯⋯⋯⋯⋯⋯⋯⋯⋯⋯⋯⋯⋯..48图版⋯⋯⋯⋯⋯⋯⋯⋯⋯

5、⋯⋯⋯⋯⋯⋯⋯⋯⋯⋯⋯⋯⋯⋯⋯⋯⋯⋯⋯⋯⋯⋯..49参考文献⋯⋯⋯⋯⋯⋯⋯⋯⋯⋯⋯⋯⋯⋯⋯⋯⋯⋯⋯⋯⋯⋯⋯⋯⋯⋯⋯⋯⋯..60致谢⋯⋯⋯⋯⋯⋯⋯⋯⋯⋯⋯⋯⋯⋯⋯⋯⋯⋯⋯⋯⋯⋯⋯⋯⋯⋯⋯⋯⋯⋯⋯..65中国美术学院一艺术人文学院一朱帅一《西清古鉴》研究摘要《西清古鉴》自乾隆年间编成之后一直乏人问津,直至光绪十四年重印才广为流传,清末民初短短几十年间便有四个版本问世,更有日本版出现。这一时期。恰恰是古代金石学与现代考古学在中国交汇的时期,一大批学者开始投身于这个领域,而对《西清古鉴》的研究也是从这个时期的末

6、段开始的。容庚先生对《西清古鉴》所收器物进行了辨伪及整理等工作,而包含了《西清古鉴》在内的另一些研究,大都只是对古代金石史籍进行的简单述评。直到建国之后,容庚先生的学生刘雨才在其师的基础上对“乾隆四鉴”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出版《乾隆四鉴综理表》,对《西清四鉴》书籍本身做了初步的梳理,并将“四鉴”所收之器整理分类。十年后,王光尧先生在对一件故宫藏器的研究中,提及了《西清古鉴》彩绘本的问题。又一个十年之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2010年的一篇博士论文中,来自台湾

7、的博士生讨论了中国古代艺术图录的问题,主要对宋徽宗和乾隆皇帝的图录进行了研究,对《乾隆四鉴》进行了简略研究。前人对《西清古鉴》的研究基本点到即止,或集中在辨伪整理方面,并未有一个具体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西清古鉴》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在全面厘清该书的各个方面之后,通过与《考古图》以及《宣和博古图》的对比研究,试图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开启人们对《西清古鉴》的关注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个选题试图在此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西清古鉴》,清代,青铜器,乾隆皇帝,仿古。中国美术学院一艺术

8、人文学院一朱帅一《西清古鉴》研究AbstractX/QingGuJianwasfinishedinQianlongPeriodofpingDynasty,butWasnotwidelyspreaduntilitsreprintinthe14thyearofGuangxuPeriodofQingDynasty.InashortspanofdecadesintheLateQingandEarlyRepublicofChina,fouredi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