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

ID:34194160

大小:1.80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4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_第1页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_第2页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_第3页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_第4页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主治师的考试大纲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4.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1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3.指导疾病的诊断14.指导疾病的治疗1二、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1.藏象的基本概念12.藏象学说的特点1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1(二)心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

2、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三)肺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四)脾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五)肝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12.生理特性1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七)胆胆的生理功能1(八)胃胃的生理功能1(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1(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1(十一)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1(十二)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1(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1(十四)

3、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1(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2.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三、精气血津液神(一)精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1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1(二)气1.气的生成12.气的生理功能13.气的运动14.气的分类1(三)血1.血的生成12.血的运行13.血的生理功能1(四)津液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2.津液的生理功能1(五)神神的生成与功能1(六)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帅12.血为气母1(七)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12.气能行津13.气能摄津14.

4、津能生气15.津能载气1(八)精血津液之间1.精血同源1的关系2.津血同源1(九)精气神之间的1.气能生精、摄精12.精能化气13.精气化神14.神驭精气1四、经络(一)经络学说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12.经络系统的组成1(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1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1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1(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1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1(四)经络的生理

5、1.沟通联系作用12.运输渗灌作用13.感应传导作用14.调节作用1(五)经络学说的应用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12.指导疾病的诊断13.指导疾病的治疗1七、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胜12.阴阳偏衰13.阴阳互损14.阴阳格拒15.阴阳亡失1(三)气的失常1.气虚12.气滞13.气逆14.气陷15.气闭气脱1(四)血的失常1.血虚12.血行失常13.血热1(五)气与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12.气虚血瘀13.气不摄血14.气随血脱15.气血

6、两虚1(六)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1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七)津液与气血关1.水停气阻12.气随津脱13.津枯血燥14.津亏血瘀1(八)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12.寒从中生13.湿浊内生14.津伤化燥15.火热内生 (九)疾病传变1.疾病传变的概念12.病位传变13.病性转化14.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1八、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12.既病防变1(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12.治标与治本13.扶正与祛邪14.调整阴阳15.调理精气血津液16.三因制宜1内经一、气·阴阳·五行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

7、性特征1二、藏象 1.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12.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13.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114.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作用三、病机 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机理12.“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13.六淫的致病特点14.病机十九条15.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1四、病证 1.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12.“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13.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1五、诊法 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合参1六、论治 1.正治法与反治法12.因势利导

8、治则1七、养生 1.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12.养生原则及意义1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治(一)太阳病本证1.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12.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1(二)太阳病变证1.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12.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证)13.热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4.脾虚证(小建中汤证)15.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证)16.热实结胸证(小陷胸汤证〕17.痞证(半夏泻心汤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