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ID:34194189

大小:54.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我国教学“灌输式”、“接受式”现象仍很常见,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与PBL教学目标是一致的。PBL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建构知识,增强协作精神。本文通过对理论的研究,结合化学实验教学特点,介绍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设计原则  亚里士多德说:”思

2、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好的问题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桥梁。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关键。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问题符合教学目标。PBL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工具。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指明学生学习方向,希望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应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启发性和量力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

3、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的经验水平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结合处设立问题,引发心理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发挥潜能。所以设计问题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循序善诱,具有启发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随着问题的延续不断深入,对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  量力性是指设计问题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等因素,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问题。让所有学生均有机会解答问题。如针对优等生,可以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对于后进

4、生,提问难度较小的问题,鼓励他们学习积极性。总之,问题设计既要照顾全班学生的接受程度,又要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  3.实际性和整体性。实践证明提问一些富有实际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运用实验提问,可以让学生从事物的表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整体性。设置的问题应具有承接旧知识、连接新知识的作用。问题间围绕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5、这样设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迁移和应用。  二、PBL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过程大致包括:提出问题(教师)→划分小组(学生)→归纳实验现象(学生)→论证研究(教师、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学生)→知识总结(教师或学生)。本文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为例,介绍了PBL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实验的组织。  2.结果分析与评价。本节课根据PBL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在学科思想指导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离子间的反应,从而很

6、好地分散难点、突破重点,促进三维目标实现。  从整节课预期效果看,80%的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认为PBL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书写不扎实,不能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这些问题应在课后给予特别辅导。从整理上看,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