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案例分析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

ID:34207082

大小:8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4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_第1页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_第2页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_第3页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_第4页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规划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邻里单位C·A·佩里于1939年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他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的计划”,因此这个计划不仅要包括住房,包括它们的环境,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至少要包括一所小学、零售商店和娱乐设施等。他同时认为,在当时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环境中的最重要问题是街道的安全,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设道路系统来减少行人和汽车的交织和冲突,并且将汽车交通完全地安排在居住区之外。   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   (1)规模:一个居

2、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谋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

3、)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第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根据这些原则,佩里建立了一个整体的邻里单位概念,并且给出了图解。邻里单位的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其中以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城雷德朋最为著名。雷德朋的设计(1928年)针对1920年代不断上升的汽车拥有量和行人/汽车交通事故数量,提出了“大街坊”的概念。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由若干栋住宅围成一个花园,住宅

4、面对着这个花园和步行道,背对着尽端式的汽车路,这些汽车道连接着居住区外的交通性干道。在每一个大街坊中都有一个小学校和游戏场地。每个大街坊中,有完整的步行系统,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这种人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的做法,通常被称作“雷德朋原则”。从城乡规划到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资源配置,目的是控制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可能产生的消极外部效应(特别是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城市规划将在可持续发燕尾服的行动过程中发挥特殊作用,可持续发展也引起了各国规划师的广泛关注。1990年,英国城乡规划协会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研究小组,经过三年的研究工作,于1993年发表了《

5、可持续环境的规划对策》,提出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引入城市规划实践,并称其为环境规划,即将环境要素管理纳入各个层面的空间发展规划。地租和竞租理论地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D·李嘉图首先提出了一般的地租概念,指出地租的含义是任何一块土地经过利用而得到的纯收益。杜能则提出了位置级差地租的概念,马克思对此也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并且将地租的概念与对资本的具体分析结合在一起。这一概念在20世纪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位置级差地租理论认为,一定位置一定面积土地上的地租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式,只有当地租达到最大值时,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地租的概念包括两个因素,即转

6、换收益和经济租金。转换收益是指土地持有者将土地供给不同的活动使用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经济租金代表了高于转换收益的溢价,所以能获得这个溢价是由于存在着竞争以取得稀缺的土地。   在城市中,区位是决定土地租金的重要因素。W·伊萨德认为,决定城市土地租金的要素主要有:(1)与中心商务区(CBD)的距离;(2)顾客到该址的可达性;(3)竞争者的数目和他们的位置;(4)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现在比较精致而且也是比较重要的地租理论是W·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的竞租理论。这一理论就是根据各类活动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点所愿意或所能承担的最高限度租金的相互关系来确定这些活动的位置。所谓竞租,

7、就是人们对不同位置上的土地愿意出的最大数量的价格,它代表了对于特定的土地使用,出价者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量的租金以获得那块土地。根据阿隆索的调查,商业由于靠近市中心就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随后依次为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根据该理论,在单中心城市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城市同心圆而已的结论。多核心理论这是由C·D·哈里斯和E·L·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的理论。他们通过对美国大部分大城市的研究,提出了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如中心商务区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