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

ID:34219437

大小:5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_第1页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_第2页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漠穷秋塞草腓(边塞诗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渺渺边塞情解读高岑边塞诗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而作为唐诗重要题材的边塞诗,意象广阔,意境悠远,思想深刻,想象丰富,于情意间给我们展示出一张靓丽的大唐风景画。无论是边塞风光的壮丽,还是戍边生活的艰辛,无论是报国之志的感慨,抑或将士思乡的情思,亦真,亦幻,亦纯,亦美。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数量不可谓不多;而整个唐代,凡是较有声誉的诗人,对边塞诗这一领域,几乎

2、莫不涉笔的,名家、大家更不例外,不仅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自身亲历的见闻来创作,甚至一些没有任何边塞生活经验的诗人也利用一些材料进行边塞诗的翻新创作。由此可见,边塞诗在唐代真的是很“给力”。那么,为什么在唐代,边塞诗能有如此繁荣的景象呢?其一,在于唐代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盛唐时的繁华和强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优越感油然而生,于是经常性地对国家进行赞美和讴歌也就不以为怪了,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诗句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诗人来说,肯定是打死都作不出来的。其二,唐代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

3、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其三,唐代的边塞诗也不是一个风格延续下来的,它在不同的阶段的发展特质是不同的,初唐时是郁勃的,盛唐时是豪雄的,晚唐时是消瑟的,这更加丰富了唐代边塞诗的内容。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

4、),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后寓居宋中近十年,贫困落拓。天宝八载(749),他因有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乱起后,他从玄宗至蜀,拜谏议大夫。自此官运亨通,做过淮南节度使和蜀、彭二州刺史。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旧唐书》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但他仕途畅达的最后十年作诗并不多,大部分作品是安史之乱

5、以前写的。在高适早年的诗作里,颇多不遇的悲慨,其《宋中别周梁李三子》说:“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在《宋中十首》其一中,他对历史上梁孝王广揽人才之事的不再有感慨不已,吟唱道:“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高适诗中,颇多这种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慷慨悲歌,如《古大梁行》:“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又《送蔡山人》:“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悲歌声里,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急于用世的雄心。 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

6、,所谓“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想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尽管这种愿望当时落了空,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高适的边塞诗,多数写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是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吟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揉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以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中,与高适一样有入幕经历而诗风相近的是岑参。杜甫在《寄彭州高

7、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高、岑并称始于此。后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做过两任州刺史,但这些都是往日的光荣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学习,于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